【且付笑談】破天荒延遲三中全會 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圖)


分析指習近平及其班子對於當前中國面對的經濟困局束手無策,因此三中全會被破天荒延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共在2022年底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為現屆政府的領導及人事部署作出了安排。那一次,習近平可以說在政治上大獲全勝,不但打破鄧小平定下的規矩,第二次連任黨及國家最高領導人,就連黨政軍各方面的人事部署都差不多全部一手抓。他甚至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中央政治局全部常委都是他的手下,連中央委員都差不多由其派系包攬。

一般情況下,在黨大會召開之後的下一年年底,應該就會舉行當屆政府的三中全會。根據過去幾十年的傳統,在新一屆政府就任的年底會透過這一個三中全會確立經濟發展目標及各種與社會發展相關的部署。上一屆也是在習近平任內,他也是緊握權力,他當時甚至有信心在第二任開始後短短幾個月內,便提早召開那一屆的三中全會。

到2023年開始的這一屆任期內,他壟斷權力的幅度就更闊更全面了,但三中全會沒有如期在去年年底召開,也沒有提出什麼說法或解釋。各方面都留意着這個每一屆政府都十分重視也十分重要的會議會否在年初召開。但直到一月底還未有這方面的消息,看來在三月底之前召開的可能性似乎也不高了。

這樣破天荒的延遲,究竟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中共當局固然沒有什麼詳細的解釋及說法,世界各地關注中國情況的觀察家,不少都感到疑惑。其中一個估計,是因為當前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問題一個接一個在爆破,在對當前情況的研判沒有結論,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又未有能力作出針對性的部署之前,可能就無法召開這一個具政治意義及重大經濟決策作用的三中全會了。

這個想法,似乎是到目前為止最合理的推斷了。習近平及其班子對於當前中國面對的經濟困局,顯然是有點束手無策。

先不論政治及外交,中國大陸確實是面對經濟改革四十多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局面。包括製造業下滑,海外投資縮減,連已經投放於大陸的海外資金都有明顯大幅度抽走的趨勢。2022年底取消了動態清零政策之後,當時樂觀估計的報復性反彈不但沒有出現,經濟情況在一年多之間還高速惡化。習近平之前以為以中國經濟體系的規模,只要能夠透過推動內部需求,就可以對經濟產生拉動的效果,無懼西方國家的抵制,但他這個算盤看來沒法打得響。西方的所謂局部脫鈎,及各種外交、貿易、及科技轉移上的制裁,都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狀況產生嚴重的影響,令當前的領導層束手無策,也無法打開局面。

這個困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當然是經濟周期的問題。中國已經經歷了幾十年持續的高增長,總沒有可能無休止地增長下去,調整遲早都是要來的。過去多年,中共憑着政治操控,以政策手段或所謂宏觀調控的方式,不斷拖延經濟周期的正常運行。很多結構性的問題,都透過宏觀控制手段掩飾及壓抑。這種做法,在中國特色的那種裙帶資本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體制下,確實可能產生一時的作用。但長期違反經濟規律的政策及行為,反而令造成問題的基礎因素長期得不到調整,結果是一旦爆發起來,便難以轉身。

另一個引致現在這個局面的問題,當然是習近平領導下的種種政治誤判。威權獨裁體制與自由民主社會一樣,都會出現各種政治及經濟危機。但歷史已經證明,自由民主社會制度能夠產生一種自我調整及療癒機制,無論危機有幾大,影響有幾深,最終總能過渡至一個較為平穩的階段,就算需要付出代價,也能夠把相關的代價較合理地攤分。

出現經濟危機,最終難以平復,令國家陷入長期動盪及衰退,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的,往往都是極權獨裁的政體,因為所有雞蛋都放了在同一個籃子,所有權力都由少數人獨攬,所有決策都來自小數的腦袋。問題是這些小數的腦袋永遠不能掌握千變萬化的市場訊息,也不一定比其他人聰明。中共歷代領導人都被權力麻醉,以為強大的黨及擁抱權勢的自己可以無所不能。到改革開放之後,這種心態就充分反映於習近平身上。

今天中共面對的,由習近平引致的外交困局,及外交困局造成的經濟困局,加上上面提到的內部經濟結構性長期失衡,已經足以讓現屆領導層不知頭痛到幾時。習近平在二十大之後所任用的,全都是他身邊的家臣式人物,他們很多都沒有亮麗的政績,卻成為了習近平王朝的權貴,充分展現了中共體制下的那種逆淘汰機制。憑他們的能力,就更難令人對扭轉當前的經濟局面樂觀起來了。

因此,過去一年多對逆轉的經濟情況束手無策,其實也不算令人意外。如果要等到他們構想到有效的對策才召開這一屆政府的三中全會,可能再等多兩年都未必會開得成。會還是會開的,總沒有可能無限期的拖延下去,但就算明確宣布何時召開三中全會,也不應該預期會對當前的困局帶來驚喜。

編按: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為「經濟困境束手無策 三中全會召開未有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