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經濟年度數據不如預期 中港股市暴跌(圖)

 2024-01-17 16: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雖增長5.2%但不及市場預期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雖增長5.2%但不及市場預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2023年度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雖增長5.2%,但其它方面不及市場預期,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股市暴跌。中國經濟出現新的黑天鵝,那就是通貨緊縮。

中國發布年度經濟數據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2589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8238億元,增長5.8%。

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連續第六個月下跌。這是自2015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加劇了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焦慮。

法新社報導稱,如果不納入冠病疫情時期,2023年的經濟表現是中國自1990年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

路透社稱,受房地產危機持續、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疲軟、地方政府債務不斷增加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拖累,中國在冠病疫情後恐怕難以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反彈。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學家WEEI CHEN HO說,「總體而言,我認為數據,尤其是房地產方面的數據,看起來並不好。房地產銷售的疲軟程度比11月份的水平還要糟糕。」

香港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表示,GDP數據符合市場預期,12月活動指標受到基數效應支撐,而消費仍然相對疲弱。「我認為市場更關注房地產數據,並熱衷於判斷該行業何時復甦。與此同時,信貸增長仍然不溫不火。

另外,中國的經濟數據歷來存在水分,這得到官方和官媒的證實,包括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也不信任中國經濟數據。

李克強的名字曾被命名一項衡量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克強指數」,該概念最早由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於2010年提出。包括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組成,比重分別佔40%、25%及35%。源於李克強在2007年任職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時,認為當地經濟狀況的數據有人為修改痕跡,李克強告訴來訪的美國駐華大使,他更喜歡通過三個指標來追蹤經濟動向: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而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僅供參考。

中港股市暴跌

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拖累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集體下滑。

香港恆生指數一度跌逾4%,續創逾14個月來低位。恆生科技指數現跌5.67%。個股方面,小鵬汽車跌超12%,蔚來、商湯、萬國數據跌超10%,京東健康跌超9%,阿里健康跌超8%,嗶哩嗶哩、美團跌超7%,京東集團、快手、小米集團跌超6%。

中國大陸股市方面,市場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均跌超2%,滬指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創業板指創2019年12月以來新低。

盤面上,出口、高外銷佔比概念股逆勢活躍。多元金融概念股開盤走強。

下跌方面,光伏等新能源股陷入下跌態勢;零售等消費股震盪走低,茂業商業跌停。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50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6376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472億元。

板塊方面,紡織等少數板塊上漲,飛行汽車、BC電池、MR、一體化壓鑄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跌2.09%,深成指跌2.58%,創業板指跌3%。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130.57億,其中滬股通淨賣出63.72億元,深股通淨賣出66.84億元。

IMF總裁:中國需要結構性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月15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避免「增長率出現相當明顯的下降」。

她說,中國正面臨著短期和長期的挑戰。從短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產業仍需「整治」,同時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也很高。從長期來看,她指出了人口結構的變化和「信心的喪失」。

格奧爾基耶娃說:「歸根結底,中國需要的是結構性改革,以繼續開放經濟,平衡增長模式,使之更傾向於國內消費,這意味著要給人們帶來更多信心,這樣(他們)就不會儲蓄,而是會更多地消費」。

格奧爾基耶娃補充說:「所有這一切都將幫助中國應對我們預測的情況,即如果不進行改革,增長率將大幅下降至4%以下」。

受房地產問題和出口下滑的影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投資者預計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約為5%。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1月表示,在北京採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後,該組織已將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4%。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其仍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在2024年放緩至4.6%,並警告說房地產業將繼續陷入困境。

中國出現新的黑天鵝:通貨緊縮

「中國出現了新的不祥之鳥:通貨緊縮」,這是法國《世界報》的一個標題。法廣RFI在1月17日轉載該報導,《世界報》經濟事務評論員菲利普.埃斯坎德(Philippe Escande)寫道,中國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面臨著通貨緊縮的陷阱。為了擺脫價格普遍下跌的陷阱並重振經濟增長,北京當局寄希望於工業,為冶金、汽車和電力設備行業提供大量的資金。大量的資金可能會導致產能過剩,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埃斯坎德表示,讓北京當局頭痛的不只有臺灣。2024年新年伊始,在中國的經濟部委裡,氣氛是相當的緊張。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如何重振經濟增長?北京當局在這個問題上的答案很可能會給整個地球都帶來可怕的後果。

三個月以來,中國出現了新的不祥之鳥:這就是,通貨緊縮。

埃斯坎德表示,和通貨膨脹一樣,通貨緊縮也是毒藥,因為它在加劇價格下跌的同時會抑制消費,消費者的腦回路可能會是明天的價格將會比今天更便宜。另外,通貨緊縮會削減利潤,導致失業,導致經濟衰退。

埃斯坎德指出,北京當局正在尋找擺脫困境的辦法。但是,中國不相信通過消費來重振經濟,而是青睞商業投資。通常,扮演這一角色的,是房地產和基礎設施。但是,現在,沒有人願意買樓盤了,房地產開發商在紛紛破產。最近的一次,是金融巨頭中植系集團於1月5日爆雷了。

因此,對北京當局來說,剩下的就是工業了,要達到已宣布的5%的經濟增長目標,就需要指望工業了。2023年,冶金行業的資本支出增長了10%,汽車行業增長了18%,電子設備行業增長了34%,處於優先地位的是IT、生物製藥和綠色能源。資金氾濫的結果,中國將會出現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暴跌,就像太陽能電池板行業曾經出現過的情況那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