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12年來首次不賣住宅地 千億財赤擴大

【看中國2024年1月5日訊】(法廣RFI)在去年土地招標中屢次出現「流標」和低價批地個案後,香港政府終於決定,今季不會循賣地表或兩個法定機構推出住宅土地招標,是港府於2011年按季推地以來首度停賣住宅地。決定亦令港府預期的賣地收入無法達標,財政赤字加大,有輿論直接要求港府叫停耗資至少5800億港元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月4日宣布,在本財政年度(2023/24年度)最後一個季度,即今年1月至3月,政府只會推出位於元朗創新園附近一幅約3.2公頃的工業用地招標,即不會推出住宅和商業用地招標出售。她解釋,本年度的住宅供應已接近目標,加上近月市場投地氣氛較為淡靜,決定今季不推住宅地。她更指出,若賣地反應不理想,市場反而會有另一種解讀,並非好事。

港府本年度原擬推地提供12900個住宅單位,至今已售土地只能提供11530夥,即可能短缺1370夥,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不達標。不過,市場在過去三年的單位供應量均多於政府目標量,合共超標9480夥。業界多認為,本年度不達標,短期影響不大,但要小心考慮長遠房屋供應量會否受壓。

暫停推地亦影響港府財政,港府在去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把本年度的地價收入定為850億港元,但首三個季度的官地招標和補地價總收入只有123億元,僅及預算的14.5%。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已唱淡,指本年度的赤字將擴大至逾千億元。

港府曾在2002年叫停賣地,但截至2001年底,外匯基金的資產總值達到9806億港元,而現時的財政儲備已降至不足七千億元。

面對令人憂慮的財務收況,《信報》在以《樓市衰頹停賣地明日大嶼該擱置》為題的社評中指出,時移世易,明日大嶼填海計畫已變得弊大於利,包括造價高而可能入不敷支;香港人口結構隨著移民潮湧現而令住宅需求減少,在「供過於求」的預期中,令市場作出消極回應,加上樓價在炒家退場丶外來投資者減少,樓價難以止跌回升,認為李家超班子應擱置上述填海計畫。

文章來源:法廣RFI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