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流傳千古的金句(圖)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2024-01-04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教書
孔子曾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經典記載於《論語·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曾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依靠,而遊憩於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 ……至於孔子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指:「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評註

對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解釋,需要根據孔子講話的背景和場合、所針對的問題綜合分析,方能洞悉其要旨。前文中「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依靠」則是孔子闡述的大前提,所以這裡的啟發是用在對道、德和仁的提升過程中的啟悟和引導,而非農圃技藝的傳授。也需要學生主動的、自覺地向上探索和登攀才行。 

評析

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當又請教孔子如何種蔬菜時,孔子又說:「我不如老菜農。」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把克己復禮當成畢生的追求。提升道德需要人們從現實的迷障和觀念束縛中超越出來。因此,需要通過啟發和引導使人領悟更高一層的道理,這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然而,在技藝學習中採用的方法,恰恰是灌輸為主,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也是如此。

這兩者的根本的區別在於方向的不同。一種是探知無形的精神世界;另一種則是探索有形物質世界。前者的收穫是道德水平和境界的提升,進而啟悟人的神性的一面;後者的成果是現實和物質化的豐富,不斷擴展人的欲求,放縱人的慾望。其實,精神層面本身也是微觀的、客觀實在的物質世界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只是現有的科技手段還未能探測到而已。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看,只有道德的提升才能夠為人類帶來光明。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