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頤和園」藏著多少秘密?(組圖)


北京西郊頤和園。(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1750年,39歲的乾隆皇帝特為精心籌劃的大型園林工程頒布了一條上諭:北京西北郊的瓮山改稱「萬壽山」,瓮山旁邊的西湖改稱「昆明湖」。原來,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是乾隆的母親孝聖皇后要過六十歲的生日了,乾隆在文章《萬壽山昆明湖記》中指出修造「清漪園」為給母親祝壽。

乾隆對他的生母孝聖皇太后鈕祜祿氏十分孝順,親自侍奉母親三遊五臺、三上泰山、四下江南,鈕祜祿氏86歲逝世後,乾隆命人用3000多公斤黃金鑄成金髮塔,收藏母親往日梳落的頭髮。孝順至此,乾隆把當初的瓮山改名為萬壽山,萬壽山顧名思義,是寓意母親萬壽無疆。

清漪園當時的主體建築是在萬壽山的南面修建的大報恩延壽寺。等到孝聖憲皇后六十大壽慶祝完了以後,工程仍繼續進行,一直到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園(就是現在的頤和園)才修成,前後一共修了十五年。

落成後的頤和園距城區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的修建一方面是乾隆為母親祝壽,另一方面改良了京西的水利情況。相傳明代的瓮山泊地區水患嚴重,經常出現水災。直到乾隆為興建頤和園,挖掘出來了昆明湖。昆明湖作為京郊最大的蓄水庫,作用舉足輕重。疏濬後的昆明湖容積是以前的兩三倍,從此不再有水患。20世紀六七十年代,頤和園附近還有大片的水田,歷史上著名的「京西稻」就產自於此;到80年代初,還能在昆明湖裡抓到大魚。

頤和園在260餘年裡歷經了英法聯軍、八國聯軍、軍閥混戰的焚燬、破壞、修復之後,如今已成中國重點旅遊景點,彰顯著皇家園林的氣派。而有關它的故事,隱藏在它身上的秘密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

「福山壽海」的傳說

據說,在頤和園的布局裡,巧妙地藏著「福壽祿」之意。從衛星照片上看,頤和園的布局極其奇妙,昆明湖變成了一個壽桃,萬壽山展翅成了一隻蝙蝠,這是天然形成的還是有意建造的?


高空俯瞰頤和園的昆明湖。(網絡圖片)

這個壽桃是乾隆皇帝的手筆,有「福山壽海」之說。在乾隆二十五年的佛誕日,乾隆前往大報恩延壽寺瞻禮後,還特地賦詩一首,重申了自己為母建寺祝壽的意圖——「慈壽希如山樣崇」。

當年乾隆皇帝命七代皆為清代皇家建築設計總管的「樣式雷」,也就是雷家第七代傳人雷廷昌負責修建頤和園。乾隆要求在園子裡體現「福、祿、壽」三個字。

相傳雷廷昌正在為設計形狀發愁時,一位老者突然造訪。好客的雷家邀請老者住了一宿,當老者次日離開時,從兜裡拿出一個壽桃,放在了桌子上。這時候,突然有隻蝙蝠恰好落在壽桃旁邊,在桌子周圍上下飛翔,這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腦門,回屋鋪開圖紙,寫下「桃山水泊,仙蝠捧壽」八個字。

他設計了一個人工湖,將這個人工湖挖成一個壽桃的形狀,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從萬壽山望下去,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大壽桃。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至於「福」字,雷廷昌將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成了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比對頤和園的衛星照片,可見昆明湖確實酷似一隻壽桃,壽桃的「歪嘴」,偏向長河閘口。壽桃的梗蒂,是頤和園西北角西宮門外的引水河道。

最為稱奇的是,斜貫湖面的狹長的西堤,構成了桃體上的溝痕。而萬壽山下瀕臨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則恰似一隻蝙蝠,振翅欲飛。

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明顯地呈一個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頭部。弧頂正中凸出的排雲門遊船碼頭,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長廊,恰似蝙蝠張開的雙翼。東段長廊探入水面的對鷗舫和西段長廊探入水面的漁藻軒,適成蝙蝠的兩隻前爪,而萬壽山及山後的後湖,則共同構或了蝙蝠的身軀。

就這樣,雷廷昌完美完成了乾隆交代的任務。

「金光穿洞」十七孔橋的秘密


頤和園十七孔橋。(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十七孔橋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東連廓如亭,西接南湖島,長150米,堪稱中國園林中最大的橋樑。十七孔橋的橋洞為什麼要建十七個孔呢?因為橋正中的大孔,從橋兩端數來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古代帝王都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將橋建成十七孔。

十七孔橋上的石雕大小共有五百四十四只,除了石獅,橋頭還各有兩隻大水獸,十分威武。

據說十七孔橋的設計也是有講究的,當時的規劃者將十七孔橋與南迴歸線的落日設計成垂直狀態,因此冬至前後,每當夕陽西下時,陽光會最大程度的灑滿十七孔橋的每個橋洞,並出現金光穿洞的奇觀。

乾隆帝信佛 治鏡閣念經

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還精研佛學,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的儒、釋、道三家文化採取了三教一家,圓融一體的對待,堅持了三教平等的政策,這在歷史上都已是定論。

乾隆帝在滿族原始宗教信仰——薩滿教的祭祀中規定首祭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關聖帝,並用大典的形式頒行天下,這充分說明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

乾隆以祝壽來報恩,自己也篤信佛教。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習慣中,成為他每天必修的「功課」。

當時,園內佛寺的活動相當多,萬壽山上香火繚繞。乾隆十八年,佛香閣工程尚未完工,乾隆帝便在浴佛節前往大報恩延壽寺禮佛。大報恩延壽寺建成後,即使在新春佳節熱鬧之際,乾隆帝也會偷閒前往禮佛。在佛教的節日,乾隆帝更是不會忘記大報恩延壽寺的佛事。


清代頤和園治鏡閣圖譜。(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乾隆年間,一位清朝宗室畫家弘旿,畫了一幅畿輔水利圖。在清漪園這部分,可以看到今天的這座島,當年是頤和園中的重要建築——治鏡閣。

從考證中,可以看出治境閣仿造壇城修建,是一座佛教建築,給皇帝修身養性用的。

當年英法聯軍洗劫頤和園的時候,無法進入這裡,便用火炮轟擊一番。等到光緒年間,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於缺少木料,便將這裡徹底拆除,這個地方也就從此荒廢了。

佛香閣和倔强的王妃魂靈


乾隆建佛香閣為鎮妃子魂,后来慈禧太后在這裡上香禮佛。(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關於佛香閣有個傳說。當年乾隆一眼看中了萬壽山這塊風水寶地,立馬就要在山頂建六合塔。動工之前,有人勸告:萬歲爺,這地段雖好,萬壽山下面有一座古墓,是明朝時期某個王妃的,還是不動為好。

乾隆不以為然,覺得自己身為九五至尊,還得顧及一個前朝的王妃古墓嗎?就下旨開工。結果,挖著挖著真就出了事,當勞役們的工具觸及到古墓,現場便暈倒數人。聞訊乾隆親自趕去勘查,只見古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裡面一塊石碑上寫著八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

乾隆帝著實受了不小的震動。 沈睡的王妃怎會知道她的墓要被挖?罷了,還是別再招惹她為妙。於是乾隆果斷打消了建塔的想法,傳旨把土重新填回古墓之地,並且還在萬壽山上蓋了一個閣,希望這座閣能夠鎮住這個不冥的妃子魂,這個閣就是佛香閣。建成後,它立在萬壽山上俯瞰昆明湖和排雲殿。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佛香閣被燒毀,到了清朝光緒二十年,慈禧命人重建,完好如初。後來每月初一、十五,慈禧太后就去佛香閣燒香禮佛。

史上昆明湖漲潮 每次必出大事


頤和園昆明湖的美麗風光。(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昆明湖面積約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位於昆明湖中南湖島上的廣潤靈雨祠,俗稱龍王廟,常作為園中的祈雨之所。


頤和園昆明湖2020年3月罕見漲潮。(圖片來源: 網絡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新冠疫情爆發後,昆明湖非常罕見地發生漲潮。那是在2020年3月18日,京津冀突發狂風天氣,頤和園昆明湖掀起巨浪,波濤洶湧,浪花被風打成水霧襲向湖邊遊人和樹木。網上有北京人上傳的多個視頻。

有頤和園邊上的北京老人說,這是要出大事了,逢頤和園湖水漲潮反常,中國就要改朝換代。據悉,從1884年慈禧太后退居頤和園後,至今約140多年間共出現過三次漲潮:第一次是1908年11月初,10天後慈禧過世;第二次1916年6月初,3天後袁世凱過世;第三次是1976年8月初,半個月後,毛澤東去世。

在同一天下午至晚間,京津冀地區遭當年最強風襲擊,華北局地瞬時最大風速達11級,並伴有沙塵天氣。此外,據顯示,強風的助力下,北京延慶、通州、房山、平谷,河北的保定、廊坊、滄州、邢臺、石家莊、衡水、雄安,天津的武清、北辰、津南等地到處著火,火勢強勁。傷亡不明。

作為當時中共病毒(武漢肺炎)肆虐之下,大陸多地天氣曾呈現異常現象之一,昆明湖第四次漲潮,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耐人尋味的一筆。

本文留言

作者禾子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