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灣區」急功近利?能否獲支持另當別論(圖)
2017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官員見證下,香港、澳門、廣東三地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3年1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11月21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發佈《「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宣稱要達成粵港澳三地數據共享,推動三地政務服務一體化,包括三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一碼通關」等。有分析認為,《方案》只是廣東省下達給地方的文件,並非中央文件。現任廣東省省委書記黃坤明心懷宏圖大志,冀以廣東省的發展垂範全國。不過,香港這邊會否配合還值得關注。
這份逾8000字的《方案》稱要在2023~2025年分三年進行。2023年的任務是啟動「數字灣區」建設,粵港澳三地建立「數字灣區」聯合工作機制,以及在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2024年,粵港澳三地通過數字化合作,在推動「要素」資源流通(「要素通」)、社會數字化治理等方面,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共建模式。
2025年,基本完成「數字灣區」建設任務,實現大灣區數字化規制規則有效對接。「數字灣區」建設成為大灣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數北上、北數南下」
全文沉悶庸長,不過有幾點值得關注。《方案》提及一個名詞「要素通」,是2024年的工作任務,目的是實施「南數北上、北數南下」計劃,將涉及個人的「社保、戶籍、婚育、教育、醫療、創業、養老、交通等」數據,透過「白名單」制度,進行跨境流通。
時評人馮智政認為,這裡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就是可以查到新來港人士在大陸有沒有置業,在香港有沒有濫用公屋等設施。
簡單來說,未來全部的個人資料都會「北數南下,南數北上」。馮表示,很多申請了新一代香港居民身份證的人都知道,今次政府收集了更多數據,包括婚姻狀況、就業狀況、居住地址等。這些都會被儲存在新一代身份證內,相信這些數據都會「北上」。
「數字灣區」服務政府而非人民
《方案》為未來大灣區數碼時代「指明方向」,包括提出「基座通」,所有儲存數據的大型基建都必須在大灣區興建;「商事通」,可理解為以一個廣東省手機程式,引導整個大灣區的商業合作;「治理通」,粵港澳三地政府透過數字平台建立新的治理空間等等
馮智政認為,「數字灣區」計劃並非透過收集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去研究、分析或預測,並且和公眾分享資訊,方便民眾生活出行。事實上,「數字灣區」計劃只不過將粵港澳三地居民、商務等信息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數據庫,提供給一個使用者,就是大灣區辦公室這一政府機構。
另外,他認為「數字灣區」有暗渡陳倉之嫌,比如很多「粵」字頭程式,如「粵省心」「粵商通」等,是內地對香港的搶人才計劃。
大灣區計劃會爛尾?
根據中共官方說法——「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證下,時任官員: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特首崔世安、中國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不過馮智政表示,大灣區計劃從2017年至今仍「寸步難行」,理由是在自由市場的規律下,香港、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都可以發揮各自的角色。比如香港是老闆,深圳做支援,至於東莞就開辦工廠,這是市場規律下形成的格局。但現在是由政府去插手市場,這就會出現阻力。
今次由廣東省政府發布《「數字灣區」建設 三年行動方案》也是以行政主導市場。值得關注的是該《方案》是由省政府下達給廣東省的各大城市,但無法管轄香港和澳門。總之各個城市「各懷鬼胎,不是靠單一方案就可以打得贏的」,馮說。
廣東省急功近利 能否獲支持值得關注
談及「數字灣區」計劃的背景,馮智政表示,現任廣東省省委書記黃坤明心懷宏圖大志,希望以廣東省的發展垂範全國。黃坤明曾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先打好的引領地。」
亦有資料顯示,黃坤明十分支持改革開放,曾有傳媒人透露他在2022年曾向習近平反映儘快結束清零政策的緊迫性,從而間接推動了清零政策的終結。
馮智政續指,既然該《方案》是由省政府發布給下屬城市,並非由中央政府所擬。那麼香港政府是否要配合這一方案,並如何在其中定位,就值得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