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威脅加劇 台灣該做好什麼準備?(圖)
台灣大選臨近,中國介選手段也隨之加劇。(圖片來源:flickr/總統府)
【看中國2023年11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面對中國對台威脅,資訊戰專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今(1)日分析中共對台整體作戰的8大面向,並強調反制作戰要具備敵我意識。
沈伯洋在臉書撰文分析中共對台整體作戰的8大面向包括:一、純軍事威脅。應對這個當然是靠國軍,國防改革雖然緩慢,至少是現在進行式。不過目前民間的力量偏弱,無法造成壓力。
二、網路攻擊:中國駭客的能力高於世界平均,而資安不是只有政府要做,是全民都要做。目前在台灣,大家對於資安的不設防可說是突破天際。現在能做的只有不斷宣導,必要時可能必須立法;
三、統戰工作:因兩岸龐大的交流紅利與聲量,使得反制統戰工作非常麻煩,連徐春鶯這種明擺著跟統戰部聯絡的,都還可以被考慮當不分區立委。
四、外交戰。台灣的邦交國不斷被策反,能做的就是用非官方方式交盟友,並用一定的法律框架反擊,這牽涉到最後一個法律戰。對此,稍微比較樂觀一點,因為台灣官方和盟友都很努力。民間能夠做的就是串連更多盟友,讓全世界「認清中國」。
五、經濟戰:對於中資的審查仍然嚴重不足,中國繞道投資太多,更不要說地方經濟與中國的依賴經濟。台灣每次地方選舉大家都以為沒有中國因素,殊不知中國統戰重點就是地方。選錯了人,就是把地方直接推向與中國經濟結盟的深淵。
六、情報戰:自從馬英九時代把國安人員從中國叫回來,然後開放中國各單位自由來台灣後,情報戰可說是輸到脫褲,等到要彌補時,又發生駭客攻擊以致國安人員資料外洩。現在要彌補,乾脆讓全民能有蒐集情報的能力作反制,這是黑熊學院在努力的事,他和研究統戰的同伴也在編寫情報蒐集的教科書。
七、輿論戰(認知作戰):台灣最慘的領域。一方面跟統戰不設防有關,因為從1949年開始,中國在台灣放謠言不是書面而已,而是在地方上到處透過代理人放謠言,後來才慢慢開始變成買報紙、買媒體、買地下電台,到現在的買粉專、經營中國社群平台,並搭配駭客攻擊。民主實驗室從4年多前成立至今都在研究這些,但礙於資源,無法發展太多反制方法。
八、法律戰:台灣基本上應對超級不足,但中國教科書明擺著就是在打法律戰。為何應對不足,因為沒人研究,所以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目前的法律戰都是五眼聯盟在幫忙打。最後,要真的反製作戰,要具備一定「敵我意識」。沒有敵我意識,國軍有再強武器也沒用。沒有敵我意識,反制統戰也不會有效果。沒有敵我意識,反制輿論戰也推不起來。
中央社報導稱,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今天在立法院備詢時也指出,中國介選手段越來越多元,過去常看到的是由中國官媒發動、在地協力者應和的模式,但最近發現中國將台灣媒體制播的節目,特別是與民生有關的議題,剪輯成一些短影音,透過抖音、小紅書、YouTube等平台散播。這些短影音從製作到通路上架都是由中方完成,再藉由社群平台的一些帳號帶風向。
顧立雄提到,現在年輕人喜歡看短影音,但資訊不完整,自然會影響認知。隨著逐漸進入選舉高峰期,同時也進入介選高峰期,類似這種介選、影響認知的作為,因為民眾不知道背後是中國,造成的影響確實非常大。
顧立雄進一步提到,從加拿大遭中國滲透的例子可看出,中國介選不是只有台灣,在各國都有親中議員當選,這是理念相近國家的共同憂慮,網路世代訊息傳遞太快,訊息內容太不完整,不對稱,各國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