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曾經的盛京銀行股價走勢詭異(圖)

【看中國2023年10月23日訊】恆大老闆許家印9月28日被抓後,其在香港上市的錢袋子盛京銀行走勢詭異,比如,成交額僅3.25萬港元,股價卻大跌近14%。而在近期,這樣的怪異現像在盛京銀行更是頻繁出現。

數據顯示,10月17日至10月20日,盛京銀行股價跌幅分別為20.05%、12.83%、10.37%和13.81%,四日累計跌幅達到46.2%,即盛京銀行股價在短短四個交易日便跌近一半。至10月20日收盤,盛京銀行現價每股2.31港元,創下上市以來最低值。

而與巨大跌幅正相反的,是盛京銀行近幾日僅幾千、幾萬股的慘淡成交

數據顯示,盛京銀行「低成交、高跌幅」的現象始於10月13日,10月13日-20日期間,盛京銀行每日成交量最高僅50500股,成交金額17.6萬港元;最低僅2500股,成交金額6655港元。

若僅計算10月17日至10月20日期間數據,則投資者們僅以33.26萬港元的成本便導致了盛京銀行174億港元市值的「蒸發」。

股價漲跌主要受供求關係、資金量、基本面、政策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簡而言之,供大於求,股價即下跌。從資金量角度,如果賣出的資金量大於買入的資金量,股價便會下跌。

從盛京銀行買賣雙方的報價來看,賣出報價與買入報價間價差過大,且「只有賣盤沒有買盤」。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消息、政策、基本面等因素影響投資者情緒外,港股老生常談的流動性問題也十分重要。

至10月20日收盤,港股市場全部2600餘只股票中「0成交」個股有783只,算上成交量在萬股以下的,則足有僅千隻、佔比超過1/3。同時,10月以來,港股市場已多個交易日成交額低於1000億港元。10月19日,港股成交額便僅有912億港元。

對於港股的流動性問題,星展銀行投資策略師鄧志堅對搜狐財經表示,整體來看,港股市場內資金流動性減少並不算是嚴重,從香港的銀行體系結余和資金去向看,流動性問題並不算是嚴重,只是投資者在多種投資方式間權衡的結果。「交易量的疲弱反映出投資者缺乏信心。但未來如果環球利率下降,部分存款資金可能轉為風險資產,對股市有幫助」。

對於流動性在大、小盤股中的分化問題,鄧志堅認為,現在留在股市的投資者大多都以穩為主,所以資金會更偏向於大型優質企業。

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在其旗下基金三季報中也提及,港股內外壓力持續,三季度振幅和跌幅較A股更大,港股整體估值水平至歷史極低水平,港股性價很高,且部分公司有稀缺性,繼續戰略性配置。

盛京銀行的流動性不足問題已有時日。僅2023年8月至10月12日,盛京銀行「0成交」的天數便超過40天。

據半年報披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京銀行內資股股東總數為3466戶,H股股東總數僅126戶。盛京銀行,總部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前身是瀋陽市商業銀行,2007年2月經銀監會批准更名為「盛京銀行」。2014年12月29日,盛京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此前兩年,盛京銀行頻因股權變動受到關注,核心便是恆大系的離場與遼寧國資的進駐。

2022年9月,恆大系彼時持有的盛京銀行全部12.82億股權被「擺上」拍賣場,後被瀋陽市和平區國資公司等7家公司聯合出資競得,成交價73.07億元。2023年中報內容顯示,截至6月30日,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為盛京金控,持股比例20.79%;第二大股東為瀋陽恆信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45%。

歷史資料顯示,盛京銀行與恆大集團的「緣分」起於2016年,盛於2019年,敗於2021年,走於2022年。

對於轉讓股權的原因,中國恆大在公告中曾表示,「公司流動性問題對盛京銀行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引入國企受讓方作為大股東,有助穩定盛京銀行的經營」。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