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觀察: 中國經濟實力恐難支撐 「一帶一路」投資明顯縮水(圖)

 2023-10-20 01: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旦負債國家發現中國不打算繼續提供相關投資,有可能「躺平」並拒絕攤還貸款,甚至索性倒戈美國,以尋求新資源。
一旦負債國家發現中國不打算繼續提供相關投資,有可能「躺平」並拒絕攤還貸款,甚至索性倒戈美國,以尋求新資源。(圖片來源:AIDAN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20日訊】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0月18日上午於北京開幕,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等超過140國代表與會,但官方信息並未透露是否有任何西方國家元首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宣示八大行動和未來的投資計畫,但觀察人士說,規模看來比過去十年「縮水」不少。

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是中國政府今年最重視的「主場外交」活動,全日重頭戲在習近平的主旨演講。

習近平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屆滿10年,合作對象已從歐亞大陸延伸至非洲跟拉美,共與150多個國家及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他還強調,只要各國有合作的願望,「天塹可以變通途」。

除細數「一帶一路」的十年成效外,習近平重申,中國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政治博弈,也反對「脫鉤斷鏈」。習近平說:「把別人的發展視為威脅,把經濟相互依存視為風險,不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話鋒明顯劍指西方國家。

習近平承諾「一帶一路」八項行動

習近平還當場宣布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包括建構立體互聯互通網路、加快建設「空中絲綢之路」、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及促進綠色發展等。

他說,未來中方將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項目。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各設立3500億元人民幣(478億美元)的融資窗口,絲路基金也將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以市場化、商業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

但中國媒體《財新網》早於前一天(10月17日)以斗大的標題稱《中資銀行支持一帶一路融資超5萬億(人民幣)》。該報導引述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政策性銀行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貸款累計達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大型商業銀行的貸款餘額則約在2.3萬億元。

對此,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說,對照過往的融資金額,習近平最新承諾的投資額度明顯「縮水」,顯示中國經濟低迷之下,大規模對外投資難以為繼。

史鶴凌告訴美國之音:「2020年統計的數據,中國總計投資(一帶一路)大概4萬億美元,那就(是)28萬億人民幣,比起現在提出的3,000多億(人民幣)的話,那要多得多,整個一帶一路實際上是在縮水。」

但位於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表示,中國對外放貸縮水「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債務累積的速度及規模已遠超過他們現有經濟體量所能負荷的,甚至也超過了潛在的發展速度。

而且反觀中國自身,地方政府同樣債臺高筑,因此,在中國國力早已透支的前提下,許楨質疑,習近平的投資規模縮水會不會來得晚了?

許楨分析,中國的金融及貨幣實力並不足以支撐類似「一帶一路」這樣大撒幣、交朋友的外交套路,只要中國金援一斷,部分在地緣政治上較具特色、有本錢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確實可能在美、中之間重新站隊。

他說,這對中國而言,不僅加劇債務風險,也將衝擊其國際聲望。

分析:中國經濟實力恐難支撐「一帶一路」

在臺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也認為,相比一帶一路不斷擴大的「共建國家」規模,中國所提供的資金勢必無法雨露均沾,因此,他認為,中共應會聚焦於自身利益較為密切的金磚五國擴員體及中東國家,尤其是能源大國俄羅斯和糧食大國巴西等。

但利益分配不均恐衍生新問題,王國臣分析,一旦負債國家發現中國不打算繼續提供相關投資,有可能「躺平」並拒絕攤還貸款,甚至索性倒戈美國,以尋求新資源。

出席嘉賓名單勾勒中國「朋友圈」

週三的高峰論壇另一個備受矚目之處是出席嘉賓名單反映出中國在全球的「朋友圈」現況。中方直到大會前夕才揭曉,共有超過14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他們前一日抵達北京時,中方在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設宴款待多國領導人,光餐桌就長逾40米,場面也堪稱氣派華麗。

據美媒《外交家(Diplomat)》雜誌統計,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3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出席,2019年第二屆則增至37人。但這一次中方截至18日晚間都未公布本屆出席的國家元首人數,官媒報導的出席嘉賓中也未見到任何西方主要國家的現任領導人。

高峰會開幕時,普京是最受禮遇的外國元首,他獲邀在習近平之後發表演說。在他之後則有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及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等人,向逾4000位的註冊嘉賓發表演說。

對此,蒙納士大學的史鶴凌分析,在西方國家集體缺席的窘境下,與會者除了俄羅斯跟印度尼西亞外,多半是相對貧窮的國家,這凸顯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政府只重視「面子」,而非實質投資的「裡子」。

史鶴凌還說,在以哈戰爭的敏感時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也獲邀出席此次論壇,並受到中國官媒高調報導,令人不禁納悶,習近平到底希望藉此峰會釋放何種信息?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王國臣認為,阿富汗位於敏感的地緣地帶,剛好介於中、俄與伊朗之間,中國積極拉攏塔利班政權或許不令人意外,但此舉凸顯中國在台面上越來越不顧忌美國的立場。

遭西方杯葛 一帶一路傾向亞非拉

香港學者許楨則表示,「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近年隨著緊繃的美中關係,越來越傾向亞、非、拉美國家,但問題是,中國舍棄經濟體量龐大且成熟的歐美市場,其損失恐非強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就能彌補的。事實上,這種發展並不符合中國的戰略跟經濟利益。

許楨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中國跟西方的關係還是持續的惡化,你有再強大的生產能力、再偉大的構想,是沒有活水源泉。你沒有這樣的一個市場,能否維持下去呢?這也是一個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非常大的一個疑問。」

另外,習近平承諾的八大行動中,仍保有「支持建設開放型經濟」、同更多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議、投資保護協議,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

對此,王國臣分析,中國政府已陷入兩難,一方麵包括義大利等國抱怨加入一帶一路多年,反而換來貿易逆差,因此,中國若要保住合作,勢必須要開放市場准入,但另一方面,中國至今仍是「出口導向」經濟,擴大進口將自廢經濟增長力道。

王國臣告訴美國之音:「時間證明,一帶一路國家是沒辦法完全接納美國的消費量(損失),所以,中國大陸一定還是會出口衰退。這兩個月,不管是東盟或一帶一路國家對中國的進口也在衰退,所以,(一帶一路的外銷成效)並沒有他們預期的這麼順利。」

儘管一帶一路不見得是一筆划算的買賣,但王國臣分析,中國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前曾一度減緩「一帶一路」的投入,但如今中美兩強競爭方興未艾,在地緣政治對抗性越強的區域,中國越不可能鬆手,因此,「一帶一路」仍將續航,至於所衍生的債務等麻煩,習近平恐只能被視為此倡議的必要「戰略成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