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才能事業有成 到達光明境界?(圖)
日積月累之學 必達光明之境
《詩》云:「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圖片來源:Pixabay)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修務》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自人君公卿至於庶人,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詩》云:「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此之謂也。
[大意]從君王、公卿到普通百姓,不自強不息而能事業有成的,天下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詩經》中說:「日日有所收穫,月月有所進步,這樣不斷地學習,日積月累就能達到光明的境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日日月月不斷學習、進步,日積月累就能達到光明的境界。(圖片來源:Pixabay)
弓得用器具矯正以後才能調正,劍需要磨石磨礪才能鋒利。玉石堅固無比,可以被雕鏤成各種動物,形態逼真,這是礛諸的功勞。筆直的木頭被彎曲成車輪,其圓曲彎度又符合圓規的要求,這是檃括的功勞。諸如像唐碧之類的硬石,都可以刻鏤製作成有用的器物,又何況人的思想呢!況且人的思想精神細微、暢和、柔軟,瞬間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物的轉移而變化,如同雲蒸風行,想如何運用就能發揮作用。
君子中有人能精進、不斷磨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境,砥礪自己的才幹,使精神修養到與道相通的境界,可以觀察萬物的廣博,貫通事物的壅塞處,看清事物的發展脈絡,洞察無外之境,逍遙遨遊於塵世之外,超然脫俗地離世獨立。這是聖人的精神境界。
如果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和境界,那麼還可以做到安閑幽處,寧靜思慮,鼓琴讀書,追思觀察上古先王之道,與賢才為友,研討論辯,每天以此為自娛;探索人間世事,分辨曲直是非,衡量得失,以此來觀察禍福的由來變化;設立禮儀法度,作為效法的原則,窮究道的本末,推究事物的實情,確立正確觀念、廢除錯誤觀點,讓後人有明確的是非觀念;死後留下功業,活著有榮耀的名聲。以上這些事情,一般人的才能是能做得到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誰能做到這些,那是因為人們怠慢鬆懈、懶惰、不學荒廢的緣故。
生活於貧瘠地區的人大多有創業的心願,這是生活勞苦造成的。生活在肥沃土地的人大多不成才,這是因為太安逸的緣故。由此可見,聰明人無所事事,倒不如愚笨而勤奮好學的人。
從君王、公卿到普通百姓,不自強不息而能事業有成的,天下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詩經》中說:「日日有所收穫,月月有所進步,這樣不斷地學習,日積月累就能達到光明的境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