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資產重組擱淺,政府無力施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8日訊】《恆大巨額債務》、《中國恆大申請在美國破產》、《碧桂園無法償付到期債務》、《中國地產股大跌》…
這些是近來國際媒體對中國房產市場的通報,顯現出風險四散的動能。
中國樓市的困境並不是最近三個月才開始顯現。
幾年前,網路上曾瘋傳一段短視頻,廣東清遠老業主大鬧售樓廳,原因是半年之內樓價從90萬跳水到不足40萬,降幅超過50%。
今天,地產商已經開始雞飛狗走,房價連連跳水,但業主抗議的聲音卻聽不見了。也許是業主抗議的力氣都用盡了,更可能的是他們的嘴被貼上了膠帶。國際人權機構《自由之家》日前發布了2023年各國自由狀態評估報告(含政治自由、公民自由、個人權利三大項),中國再次蟬聯不自由國家幫主。
業主已經不能說話了。風險訊號卻越來越明顯。
讓我們來一起回顧昨天被忽視了的警示,分析今天的危險,並為明天的風暴做準備。
幾年前的廣東清遠事件,無論是企業規模和波及範圍,都稱不上房產業的大事件。真正為中國樓市帶來第一波衝擊的,是中國恆大。這衝擊不是它近幾個月的資不抵債和美國破產申請,而是它在三年前的一系列操作。
來自恆大的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樓市警號,是它在2020年9月發布了一則公告,要在全國範圍內七折售房30天。當時人們的買房熱情仍舊如日中天、政府的任何限購令都無法使樓市降溫、所有樓盤看上去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在全國住宅普遍零折扣火爆熱銷的大環境下,恆大無端巨幅讓利的背後必定有難與人說的隱情。對於購屋者,恆大的這個隱情必將成為購屋者今後的隱憂。但是,當時沒有人有時間有耐心去想想這個隱憂。
時隔半個月後的2020年9月24日,資金緊缺的恆大向廣東政府求救。被揭露的求救信在網路上瞬間傳開。恆大求救信的標題是:《關於懇請支持重大資產重組計畫的情況報告》。
信中有關資產重組的迫切性有如下的描述:
「恆大地產資本金大幅減少,如不能按時完成重組……,可能導致恆大地產現金流斷裂。」
恆大求救信迫在眉睫的風險描述如下:
「…若恆大地產現金流斷裂引發恆大集團陷入危機,將直接影響331萬人的穩定就業,…204萬業主面臨工程爛尾或無法收樓的風險…」
從這封求救信的內容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恆大由於資金危機已經命懸一線,如果資產重組不能火速完成,全面爛尾已經不可避免。
自從這封求救信曝光至今天,恆大資產重組一事鮮有被媒體或恆大自己提及。事實是,恆大的資產重組擱淺,政府無力施救,因而恆大地產全國範圍內陷入爛尾也就是一個符合預期的結局。
關於這個結局,恆大已經提前數年對市場做了直白無誤的透露。但從2020年9月到2023年9月這三年之間,在如此明確的危險信號頻繁閃爍的情況下,仍有無數工薪家庭透支自己未來的財富,一頭扑進恆大的資金黑洞。面對危險訊號,他們原本有機會遠離危險或至少是及早脫身;但是他們都選擇了對危險視而不見。他們對中國政府的盲目信任,在這當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以爛尾樓盤數和境內外債務違約的頻繁度來衡量,恆大無疑是中國樓市問題之最。如果恆大資金斷煉僅是地產開發行業的一個孤例,那些由於誤判而在錯誤的時間、從錯誤的開發商手中購入錯誤的房產的業主們本不應過度自責。但事實是,因資金斷煉而無法正常運營,早已是中國地產開發業的常態。
恆大集團的發展模式是中國地產開發的通用模式:透過高槓桿拿地建房、透過預售回籠資金、透過線上線下真假混雜的促銷手段擴大市場份額,透過市場份額和反覆抵押向銀行套取貸款,透過爛尾全身而退。恆大是整個產業的走向示範。
另一個較重要的較早案例是,2021年2月,華夏幸福爆出消息,因現金短缺,故而無法按時償付價值52億元的銀行貸款利息和信託貸款利息。華夏幸福的年銷售額超過千億,是中國十大房企之一。然而,緊接著恆大求救信之後的華夏幸福資金暴雷,也同樣沒有喚起購屋者的警覺。
在所有關於樓市現況的資料中,最具視覺衝擊效果的,莫過於2021年8月底昆明一舉爆破拆除15棟高層住宅大樓的場面。
拆除的建築,是已停工七年的爛尾樓群。爛尾工程從2011年拿地到2021年拆除的10年間轉手五次,在建工程中的一部分早已售出。網路上流傳的音像顯示,爆破現場圍觀者無數。而現場和網路上的評論,多數是驚嘆15棟高層樓盤同時爆破的壯觀場面,很少有人思考爛尾樓爆破背後的風險涵義。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這場大規模爆破拆除樓盤的實際效應,將會影響到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每一個普通大陸家庭:有房族將眼看著他們的房產價值縮水速度超過貨幣貶值;無房者將發現,因為地產崩盤導致經濟蕭條,手中的存款不但永遠不夠支付買房的首付,就連應付日常不時之需都成問題。
其實,早在2016年初,以敢說驚人之語著稱的任志強就曾經對樓市做過準確的判斷。他認為,當時的樓市庫存已經達到難以消化的程度。為了避免海量庫存衝擊房價,政府和開發商最後只能透過炸毀已建樓房來達到去庫存穩房價的目的。
今天,任志強七年前的預言變成了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去庫存的常規手段。這從側面證明了,目前的住房存量已經達到了無法透過正常手段維持的超高水準。
自2017年以來,房產業主權益事件越來越頻繁。這些維權者中的大部分,都是在供需關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盲目入市的購屋者。雖然包括恆大在內的大小開發商們在資金週轉方面早已險像叢生,但是每一次事件都沒能被業主和潛在的房產買家認真看待。
為什麼如此明確無誤的樓市警號會被幾乎全體購屋者忽略。是什麼原因使得一般購屋者把自己推入目前的困境?
雖然中國官方對新聞嚴格審查,但在網路無處不及的中國社會,及時得到來自各地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資訊,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困難。因此,如何理解這些資訊的真正意義,就成為影響人們行為的重要因素。
儘管中國的購屋者中的絕大多數都認為房價過高難以持續,但是他們也同樣認定,政府不會聽任房價崩盤,自己也絕不會成為最後一棒接盤俠。
他們把自己希望房價只漲不跌的願望,當成了現實世界的鐵律,而把偶爾從資訊審查中漏網的一星半點的市場警告,看成是「狼來了」的假警報。
他們把自己一生的積蓄、甚至是自己家庭三代的積蓄,交給政府和開發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邏輯。他們相信,開發商不會捨得蝕本降價賣房。他們也相信,政府不會聽任樓市崩盤而不作為。他們更相信政府有能力救樓市。
現在,他們相信的第一條已經證明是錯的。開發商既炸樓也瘋狂降價,因為開發商真正賺到的大錢不是靠賣房得來的。
他們很快就會看到,他們相信的第三條也相信錯了。中國政府的錢都用在了國外的一帶一路和國內的維穩上。政府不是不想救樓市,而是實在無錢無力救市。
只有第二條他們是相信對了。但是政府民間都沒錢了,政府無論嘴上再怎麼作為,都於事無補。
所有的人都曾相信,只要政府的調控手還在,押寶在樓市上的家庭財富就安全無恙。現在,雖然政府的手還在,但樓市財富卻開始蒸發了。中國樓市正急速現出原形,就如同中國的整體經濟。
一直以來被中共最得心應手地操控的房地產眼看就要倒塌了,中共卻束手無策了。
中國房地產業的崩盤,戳破了中共和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灌輸給中國大眾和國際社會的假象。中共並非像它所宣稱的那麼強大,永遠有能力抵抗正常的市場法則。而中共一旦失守,它所曾經擁有的民眾信心資源也將隨之灰飛煙滅。
這將傾的大廈,絕不僅僅是中國的樓市和經濟。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