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機場海關人員在檢查入境旅客。(示意圖/圖片來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
「東方文化天經地義,西方文化不可思議?」華裔中老人入境美國,回答海關人員「照顧孫子」,之後就被請到了「小黑屋」問話,還有一對夫婦回答這個問題之後被縮短了來美可給予的停留時間。
所謂的「小黑屋」,就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的接待室,裡面寬敞明亮,之所以被稱為「黑屋」,是因為進去之後都需要把手機關上,與外界保持隔絕。
今年6月,任女士從台灣來美,準備照顧女兒與剛出生外孫女的。入境海關時,海關詢問她此行目的,任女士不大懂英文,就簡單回答說「觀光,照顧孩子(Visiting,taking care baby)」,海關人員聽到後,就將任小姐帶到小房間繼續詢問,一待兩、三個小時,急壞等在外面的家人。
進入小房間後,任女士透過航空公司地勤人員幫忙翻譯,海關問「何時回台灣」,任女士說「大概三個月」,海關隨即要她出示回程機票。由於身上並未攜帶回程機票,地勤人員還幫忙到櫃檯,印出任女士的回程機票交與任女士,海關看到後,又查看了一番,最後才放行。
還有一例,是來自台灣的王先生夫婦,數月前搭乘華資航班來美國,準備幫忙照顧住在洛杉磯橙縣的女兒與剛出生的外孫,入境海關時,遭海關詢問,他們不懂英文,由航空公司地勤人員幫忙擔任翻譯。
負責翻譯的地勤人員黃小姐說,當時海關詢問老夫婦「來美國的目的為何」,王先生夫婦回答「來看孫子」,海關再問「準備停留多久」,仍擁有美國簽證的王先生說「大概四至五個月」,她一一照實翻譯。海關接著說「為什麼要停留那麼久」。王太太再透過她告訴海關說「因為女兒很忙,還要工作,所以我們要幫忙帶小孩」。
沒想到海關馬上反問他們「帶小孩怎麼拿觀光簽證?而沒按照勞工工作簽證入境?」黃小姐說,她一時間有點愣住,心想「父母來美幫忙帶小孩,為什麼要拿工作簽證?」但海關人員不再問話,盯著老先生夫婦護照一陣子後,最後只給王先生夫婦「兩個星期」停留時間。
以上兩個事例,都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
在美國,就主流社會觀點而言,照顧小孩數個月「多半是要付錢的」,即使「親兄弟也明算帳」;而華人父母幫兒女帶孩子,是親情幫襯,不會提到錢。所以,當海關得到「要來美國照顧孫子數月」的答案,腦子會自動帶入「幫女兒帶小孩,就是工作」,自然就會詢問勞工簽證問題。
那該怎麼辦呢?可以簡單回答「此行目的為探親」,如果海關再問詳細,再具體回答。比如「女兒剛好調到新部門工作,我義務幫忙照顧」,「女兒這邊有不可抗拒的事情,需要我的協助等」,最好還有相關輔助文件。
還有,我們下飛機、入境的意圖,與簽證須一致。如果海關有疑問,可先準備預計的簡單行程、醫師證明及回程機票等。
總之 ,我們要誠實地回答海關問題,因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入境時最好準備好入境原因與相關完整文件,以備不時之需。
責任編輯: 笙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