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撞擊滅絕了恐龍 卻沒能摧毀這物種(圖)


一場浩劫,宣告了恐龍的末日。(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滅絕事件。最著名的滅絕事件之一是約66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白堊紀─古近紀 (簡稱K—Pg) 滅絕事件摧毀了地球至少75%的物種,在那場浩劫中,約四分之三的物種消失,尤其是非鳥類恐龍(即「恐龍大滅絕」),然而,最讓人驚奇的是,災難幾乎未能損害到開花植物,它們在災難過後持續成長茁壯,成為現代生態系統的主要建構成分。

大自然的真正倖存者

最新刊登在《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 期刊的一篇研究論文,是由英國巴斯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他們的研究揭示了開花植物在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相對倖存能力,以及這種生存力量如何在時間長河中塑造了現代植物生態。

開花植物的多樣性以及適應能力是它們在滅絕事件中倖存的關鍵。開花植物又被稱為被子植物,在白堊紀時期,開花植物早已占據地球的各個角落,它們以茂密的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形式,攻占那些處於混戰或未被佔據的領地。大多數的開花植物科在滅絕事件前就已經存在,例如薄荷、木蘭和蘭花的祖先,這些植物和恐龍共享了地球。這時的花朵以左右對稱的結構,讓小動物更容易進入其中,昆蟲們發現分泌花蜜的方式,開始在花朵之間來回穿梭。可以想像一隻蛾悠閒地穿過恐龍的鼻孔,停在一朵香氣誘人的花朵上,享受著花蜜的甘美。

大自然的驚奇:開花植物的生存之謎

令人驚奇的是,恐龍可能是推動這一切的角色,在侏羅紀時期,巨大的草食性恐龍主宰著地球,恐龍以裸子植物的樹冠為食。通常,這些植物能夠忍受恐龍的大口咬嚼,是因為它們的嫩芽和幼苗在地底下茁壯成長。開花植物透過昆蟲和風傳粉進行高效繁殖,這樣的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在環境變遷中快速適應,助於它們在災難時期生存下來。

隨著地球氣候的穩定和生態系統的恢復,開花植物逐漸主宰陸地生態。2021年,研究人員在比較大規模滅絕事件前後的植物化石時,發現K—Pg滅絕事件後,開花植物佔據主導地位,這導致了第一批雨林的形成,至今仍然是開花植物多樣性的溫床。開花植物不但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建構成分,也是地球歷史中的英雄,為我們的地球帶來了生命的綠洲。

生命的韌性

科學家強調,當地球大多數生物滅絕後,唯有開花植物崛起,近80%的陸地植物都屬於開花植物。就像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後接管地球一樣,現在生態系統幾乎仰賴著開花植物的存在。可以說6600萬年前的那場滅絕事件不僅導致了恐龍的絕跡,還催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遺傳學家聖地亞哥·拉米雷斯·巴拉奧納(Santiago Ramírez-Barahona)博士形容這種現象為「花朵的力量」,並稱開花植物為大自然真正的倖存者。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生命在面臨極端挑戰時能展現出驚人的韌性和適應力。開花植物的生存歷程彷彿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奇蹟,它們的多樣性和生態適應力讓它們在地球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留言

作者天玶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