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要斷流 中國央行維穩外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圖)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外資金融機構與外資企業座談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9月18日,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外資金融機構與外資企業座談會。隨著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外界認為中國央行此舉是重新努力振興對外貿易和投資的跡象。
據中國央行網站公布的新聞稿,中國央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主持9月18日召開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座談會,「聽取有關意見建議,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力度,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有關工作。」
摩根大通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瑞銀證券、三菱日聯銀行、特斯拉、巴斯夫、托克、施耐德等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參加座談會。
新聞稿顯示,座談會上,外資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負責人介紹了在華展業情況,普遍希望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安排,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潘功勝對部分意見建議現場作出回應。潘功勝稱,「積極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
路透社9月18日的報導認為,中國央行此舉是重新努力振興對外貿易和投資的跡象。
報導指出,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第二季度以來就失去了動力。隨著海外需求不溫不火和房地產疲軟,中國從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中復甦的經濟放緩,中國一直在尋求吸引外資的投資。
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中國國務院在8月份發布了關於海外資本的指導意見,並稱加強對外部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包括加強知識產權執法。
中國商務部9月15日表示,2023年前8個月,中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同比下降5.1%,至1160億美元。
在2022年,從中國官方國際收支數據來看,外商直接投資下降40%,特別是在下半年收縮尤為嚴重,製造業投資佔比持續下滑(外資工業企業數量減少)。
外商直接投資(FDI)簡稱外資,是指外國企業為獲得利益在本地(本文指的是在中國)所作的經濟投資。
北京當局原本把2023年定為「投資中國年」。但這一活動很快在外企業引起了懷疑,對中國困難的商業環境、難以預測的政策制定、惡化的地緣政治和中國國內經濟狀況感到憂慮。這直接在數據方面體現出來。
今年以來,中國部分經濟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而外商直接投資呈現的是斷流的狀態。
根據中國官方發布的第二季度數據,4至6月期間,外商直接投資驟降至49億美元,比去年「清零」防疫封控的同期縮小了87%,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最小季度數據。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外資金融機構與外資企業座談會時的表態,或許給外資吃了一顆「定心丸」。其實在8月25日,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就已經會見了西方頂級資產管理公司的代表,向他們保證中國經濟前景,緩解外資的擔憂。
但中國經濟的困境比當年的日本更為嚴重,《華爾街日報》9月18日報導指出,和30年前的日本的相似之處,是對中共領導人的一個警示訊號:如果他們不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中國可能會陷入與日本類似的長期經濟低迷。
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亞洲經濟學家Johanna Chua表示:「中國迄今為止的政策反應可能會讓它走上‘日本化’的道路。」她認為,中國整體增長前景的放緩幅度可能比日本更大。
今天的中國和30年前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高負債水平、人口老齡化和通貨緊縮跡象。當年日本央行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但經濟增長未能反彈,因為消費者和企業專注於償還債務以修復資產負債表,而不是借錢進行新的支出和投資。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研究部門的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創造了著名的術語「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來描述這種現象。
許多分析人士擔心,中國當局低估了長期停滯的風險,而且在避免這種風險方面做得太少。美國銀行的Xiaoqin Pi等經濟學家認為,要使中國的經濟增長重回正軌,需要在財政、貨幣和房地產政策方面協調採取更多寬鬆措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