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法媒:李尚福失蹤的四大後果(圖)

 2023-09-18 1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今年4月16日,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去俄羅斯與普京見面會談。
今年4月16日,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去俄羅斯與普京見面會談。(圖片來源:PAVEL BEDNYAKOV/SPUTNIK/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18日訊】(法廣RFI)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失蹤引發法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法國全國性報紙紛紛就此發表報導與評論,就連西南部的地方大報也對李尚福失蹤的原因加於揣測。縱觀各報的分析評論,其共同點顯而易見,那就是,中國外長秦剛與國防部長李尚福這兩名被任命不久的政府重量級官員的先後失蹤,彰顯中國政壇的不穩定,以及習近平執政的盲目性與任意性。此外,倘若李尚福果真是由於貪腐而受到調查,此舉顯示習近平上任之後大刀闊斧推行的打擊貪腐運動不過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既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既然在中國許多重要的消息一般都以謠言的方式出現,法國世界報收集了一系列與李尚福失蹤有關的傳聞:報導指出,自今年6月底以來,一直有傳言稱,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軍種之一火箭軍的李玉超將軍已被捕,火箭軍是中國與美國人軍事對抗的核心武器。有傳言說,他在美國留學的兒子參與了間諜活動。

還有傳言說,火箭軍的一名領導人自殺身亡。7月31日,習近平宣布了對火箭軍負責人的兩項任命:海軍二號人物王厚寧晉升上將軍銜,現任部隊政委(即二號人物)徐錫生也晉升上將軍銜。在此之前,徐錫生是解放軍南部戰區副政委。李尚福部長沒有出席宣布這兩項晉升的儀式。

自8月22日以來,另一個無法證實的謠言在臺灣和社交網路上流傳:一艘中國核潛艇失蹤,艇上有100人。臺灣"自由時報"(Liberty Times Net)網站爆料稱,該潛艇在臺灣海峽失蹤。第二天,臺灣國防部否認了這一消息。8月31日,中國國防部也否認了這一假設。它正式否認"中國人民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臺灣海峽附近海域發生嚴重事故"。8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在南非出席金磚五國峰會,8月22日卻由中國商務部部長代替他發表講話,這極不尋常,更增加了人們對這一奇怪夏季序列的猜測。

最後,還有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8月28日和29日,在北京召開了軍隊裝備質量會議。根據官方新聞稿,會議由中央軍委二把手張又俠主持,"經習近平主席批准"。據透露,張將軍在會議期間說,必須"以對勝利、對戰鬥、對效率、對官兵生命負責的態度,提高裝備質量"。世界報強調說,類似的公開言論十分罕見。

法國有關亞洲新聞的網站Asialyst就李尚福的失蹤刊登了加拿大研究中國高層人事的漢學家Alex Payette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李尚福的失蹤意味著什麼?

李尚福的失蹤意味著什麼?

作者認為李尚福的失蹤可能會產生以下四個重大的影響:

首先,李尚福失蹤的時機很成問題,因為另一位國務委員秦剛尚未重新露面。這意味著習近平親自批准的兩名副國級幹部在十週左右的時間裏無故失蹤。這意味著李強總理將不得不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新官上任不久就失去了兩位國務委員。

其次,李尚福的失蹤不太可能讓黨內其他高級領導人滿意。習近平不斷試圖揪出"叛徒"和"雙麵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證實了習近平挑選或簡單批准的幹部可以隨時被"炒魷魚",任何不忠誠的跡象都是被解職的理由。這可能會引起高級幹部的兩種反應:一是增加競爭,通過削弱他人來證明自己對習近平的忠誠;二是增加挫敗感,導致反習近平情緒。從中共的歷史來看,這兩種反應很容易並存。

再次,李尚福的退出可能會引發張又俠的不滿。這也可能被解讀為對他和解放軍其他機構的攻擊。張又俠是習近平的發小之一,也是他控制解放軍指揮機構的主要聯繫人。張積極提拔的李尚福突然失蹤,對後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黨內一些更"惡毒"的人可能會利用這一事件質疑張的忠誠,並挑撥他與習近平之間的關係。畢竟,2020年4月孫力軍被捕後,王小洪和楊曉渡正是這樣對待趙樂際的:孫力軍被指控在黨內組成"政治集團",他在趙樂際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被提拔到公安部工作。王、楊利用這一點孤立趙樂際,解除他的責任,讓習近平對他的忠誠產生懷疑。

就解放軍機構而言,繼7月31日王厚斌和徐西盛的臨時晉升以及導彈部隊指揮機構主要成員的失蹤之後,李尚福的失寵可能會導致"消極兵變"。從火箭軍軍隊人員的角度來看,習近平似乎認為他們都有欺騙行為。如果他們被視為不忠,那又何必效忠呢?有些人因此可能會決定"躺平",使整個指揮系統陷入癱瘓。

最後,李尚福可能被解職或解雇會對中國作為大國的威望和形象造成災難性影響。繼秦剛失蹤之後,這可能會給試圖與中國政府溝通的外國官員和外交官帶來更大的困惑。由於國家以下一級的官員可能在不經通知的情況下隨意失蹤,這將為尋找穩定的對應人員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被視為可靠的政治或商業合作夥伴。這證實了中國政治越來越不透明的趨勢,也強化了習近平朝廷任免的隨意性。

作者最後總結說,在這樣一個危機時期解除高官的職務,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回想起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當時體制的命運取決於一個人的意見以及其他人猜測其意圖的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