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再提「房住不炒」 定調樓市走向?(圖)


中國官媒8月23日發表社論再次提及「房住不炒」。(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8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在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持續萎縮以及房企債務違約的情況下,中國官媒8月23日發表社論再次提及「房住不炒」,透露樓市下一步的變化?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8月23日發表社論,釋放樓市信號:「當前仍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文章稱,「房住不炒」定位仍然要堅持,沒有過時;「房住不炒」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一項總原則,不應也不會改變,須長期堅持。並強調在一些熱點城市,供不應求的情況依然存在,一旦炒作房價重來,又可能重走過度依賴房地產的老路,對經濟社會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房住不炒指的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2016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此項對樓市的定調首次出現。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被官方用來實施房地產政策的準則。

不過,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未再提出「房住不炒」,不由得使人浮想聯翩,認為一些房地產的限制措施可能會放鬆。

同時官媒稱,房地產的相關貸款佔銀行信貸的40%,中國居民財富60%在住房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十分必要。個別房地產企業目前經營遇到一定困難,特別是一些房企債務風險暴露。

過去2年,數十家中國房地產企業或多或少被爆出違約。此前恆大集團因違約成為了債務危機的風暴眼,但中國官方並未出手相救。

近期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沒有如期兌付美元債券票息,引市場恐慌,而央企背景的遠洋集團債務危機突然爆發,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面臨更高風險,「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也爆雷,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陡增。這些都表明房地產危機更加嚴重,並向金融行業蔓延。

從官媒的論調來看,北京當局雖然發布了一些行政命令和金融支持措施,但堅持對房地產不進行實質性的救助。

華盛頓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對自由亞洲電臺分析並指出,爭議點並非在中國官方是否出手,而是政府已經力不從心,財政已經枯竭了。

《紐約時報》中文網8月22日的文章認為,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依賴人口增長推動的蓬勃發展的房地產業。房地產市場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在這裡投入他們的財富。地方政府也依靠出讓土地獲得收入。但中國的人口不再像以前那樣增長,而且執行了數年的嚴格疫情限制措施改變了中國消費者。房地產行業的高風險行為加上政府對這些行為的打擊,導致房地產開發商揹負巨額債務,新房數量供大於求。

根據龍洲經訊的一項估計,中國民營開發商的未付賬單總額達3900億美元,這是對經濟的一個重大威脅。

彭博社8月17日報導援引一個研究分析報告說,即便在今年3月經濟增長出現疲軟趨勢前,一半以上的二、三線城市的二手房房價從高峰時都下跌了15%。

曾被視為具有對抗房價下跌能力的一線城市,目前也無法倖免。根據深圳房地產研究機構樂有家的今年7月的一個報告,深圳至少五個受歡迎的區的二手房房價過去三年下跌了15%。

報導援引一個研究分析說,房地產疲軟可能是中國後疫情經濟復甦中最具挑戰性的困難,因此房地產業的勢頭和情緒對經濟增長和政策實施具有重大的影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