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做以下三件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人到中年,深刻地領悟到了「生容易,活不易」的真諦。但無論如何,只要不做以下這三件事,人生之路就能越走越寬,日子也會過的越來越從容淡定。
1、凡事不可求滿
凡事不求滿,這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很多人以為,更多、更滿才是好。殊不知凡事「過猶不及」。
比如說:待客時,點了很多很多的菜,大家只能敞開肚皮吃,結果吃撐了,那種生理上的難受遠勝於心理上對東道主的感激;買東西時,看到打折商品,便忍不住買,但真正要用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東西根本就用不上⋯⋯這種「追求完滿」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大家知道,古人作畫講究「留白」。有智慧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很注重話說七分,酒喝微醉,心留半空。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欠一點」,這樣我們對生活的奢求才不會太多。
2、凡事不可太過
人到中年,總有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雖然時感「力不從心」,但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往往不自覺地自我加壓,強迫自己抖擻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無論大小事情,都想要「走在人前」。
然而,人的內心一旦被「功利」佔據,就很容易失去判斷力,最終變成一意孤行、剛愎自用的人。而自己也會因為看不上別人,而變得「高高在上」,自滿和驕傲也就如影隨形了。
人生得意時,往往忘乎所以,以至釀成大錯。只有摒棄浮躁、貪慾,時刻保持低調內斂,謙虛謹慎地對人對事,才能屹立不倒、平安幸福。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差不多」就行了。
3、凡事不可輕言放棄
人到中年,如果還在為找工作發愁,的確是一大不幸。
前半生,無論如何潦倒,在生活的磨礪下,總該找到了一條謀生之路,即使收入微薄,但只要能細水長流,也就不再畏懼生活的磨難了。就怕抱著「年輕時不折騰,更待何時」的想法,蹉跎了大半生,結果還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於是人到中年,兜兜轉轉在社會上走了一圈回來後,還如同小年輕一般,不得不從頭學起,從最基層的工作幹起。
面對不停歇的生活,面對仍要繼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除了堅持,再無其他選項了。
所以,再艱難困苦的路途,也不能輕易放棄。看上去,當下除了吃苦吃虧,就別無所穫了。實際上,命運的轉折也就在此時悄然發生。正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責任編輯: 明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