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8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往年隨著天氣變熱,中藥材銷售本該進入淡季,然而,今年6月開始,中藥材價格一路狂奔,國內超過200種常規中藥年漲幅超過50%,100種常規中藥年漲幅超過100%,25種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雞骨草等個別藥材年漲幅甚至達到400%至900%。
「我從事經營中藥材銷售20多年,從未遇到過這麼大漲幅。」長期居住在廣西玉林的張黎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主要從事甘草銷售,1998年開始她和丈夫就從河北省安國市進購中藥材轉售至廣西玉林。去年沒漲價前,一公斤甘草售價20元左右,現在同樣重量的甘草售價已漲到4、50元。
中藥材天地網統計數據也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近3年中,沙苑子、龍骨、關黃柏、酸棗仁等多種中藥材價格翻倍。龍骨從每公斤55元人民幣漲至280元,酸棗仁從每公斤205元漲至860元,沙苑子從每公斤24元漲至150元。
中國中藥協會種養殖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也表示,這次中藥材價格的上漲幅度和上漲週期,在有數據記載的中藥材商品史上極為罕見。他稱,一般中藥材價格3年一個小周期,9年一個大周期。本輪週期已經持續11年,連漲3年。
賈海彬並指出,往年6月,原本應是中藥材市場的淡季,因為夏季天氣熱、雨水多,儲存和運輸成本大,藥商與企業採購量減少。但今年,中藥材漲價的品種數量和幅度大幅增加,中藥材價格上漲呈現加速態勢。他稱鹿角霜、當歸、天然牛黃等國家基本用藥品種核心原料的價格暴漲,「反映中藥材市場已接近失控,嚴重影響到國家中藥戰略安全和醫保體系穩定。」而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中藥材產業鏈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多種中藥材盲目生產後的一地雞毛。
在賈海彬看來,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中藥材產業鏈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多種中藥材的盲目生產後的一地雞毛。據他介紹,中藥材產業鏈包括生產環節、貿易流通環節、工業及終端環節,其中工業及終端環節的市場規模與營收水平遠高於種植端,工業企業為整個產業鏈的獲利主體和話語權掌握者,但長期不重視源頭和供應鏈保障。
他還舉例說明,2018年前,國內梔子產區的農戶盲目擴大種植該品種,最終造成該品種價格連續暴跌,售價最低時每公斤只有5.5元,無法覆蓋採收的勞力成本,造成大量種植梔子的土地荒蕪,甚至梔子樹遭砍斷,為本輪梔子價格暴漲到每公斤超過38元埋下伏筆。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則表示,由於長期不重視種植端,中藥企業建設種植基地緩慢,藥材供應難獲保障。 「如果再面對遊資炒作、中間藥商囤積居奇,便不斷推高市場行情。」
報導指出,中國對上一次中藥材集中漲價,約在13年前,當時集中漲價的背後原因是囤積炒作。以黨參價格上漲為例,2009年8月每公斤9元,到2011年6月上漲至每公斤90元。 2011年從甘肅隴西地區逾20個中藥材存儲倉庫發現,有44戶經營者儲存黨參80多萬公斤。
一名資深中藥材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近30年,每一輪中藥材價格上漲前,都伴隨著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意味著,國內資本沒有投資產品,開始把中藥材當作金融產品炒作。千萬級別的資本就可能導致一個中藥材品種價格翻倍上漲。 「近兩年進行中藥材炒作的資本規模累計至少數十億元,甚至更高,中藥材價格怎可能不暴漲?」
鄧勇表示,這次中藥材價格暴漲最大獲利者是遊資和投機取巧、惡意囤貨的中間商,受影響最大的是病人。 「說到底藥材漲價是供需失衡問題」鄧勇稱,目前若要穩定藥價,需盡可能實現中藥材直供直銷,避免出現哄抬藥價、惡意囤儲等不正當行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