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肚的食物在胃裡翻騰?醫師教如何避免(組圖)


根據不完全統計,每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平時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加上飲食等許多外在因素,造成許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根據全民健康檢查的不完全統計指出,從早前有7%~8%,到後來有13%~14%的人有此一情況,甚至最新統計有高達25%的人有胃食道逆流,也就是每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平時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而醫師提醒,若長期胃食道逆流除了會有「火燒心」的感受,也會造成吞嚥困難、進食疼痛、聲音沙啞及慢性咳嗽,也大大提升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何謂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就是當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因腸道與胃交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無法緊閉,導致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後,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溢赤酸」或「火燒心」。而臺灣國民多存在種這種胃腸疾病,更是成為僅次於感冒、國人最常去看醫生的原因。奪得金曲獎最佳華語專輯獎的饒舌歌手熊仔,就曾因胃食道逆流所苦,擔心影響到說唱語創作。

簡單分辨胃食道逆流

根據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所公布的資料,胃食道逆流分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狀,典型症狀包括:火燒心、感覺食物、胃酸溢出;非典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胸痛、口水變多變黏、泡沫狀口水、胸口有東西卡住的感覺、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有氣喘患者較有可能發生)。

而洛杉磯分類法會按照嚴重程度依序分為 A、B、C、D 四級:
 
A級:食道黏膜缺損均小於5公厘,於各個缺損之間均無融合之現象。

B級:食道黏膜缺損大於5公厘,但是各個缺損之間均無融合之現象。

C級:食道黏膜缺損有融合之現象,但其融合範圍小於食道之3/4周。

D級:食道黏膜缺損有融合之現象,且其融合範圍已大於食道之3/4周。

胃食道逆流主因

並非胃腸 不好的人才會有胃食道逆流,其原因主要分為三大項。

1、生活相關因素:吸菸、喝酒和肥胖。

2、飲食相關因素:酒精類飲料、咖啡、茶、碳酸飲料、高油脂食物、辛辣食物、甜食、酸性食物(例如柑橘類水果、檸檬或番茄等)。

3、藥物因素:部分慢性病常用藥物,如:鎮靜劑、氣喘藥、高血壓藥物等,可能降低食道括約肌的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

如何避免

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信宏表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方面的控制是防止其發生的關鍵。若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有以下幾點須注意:

1、必需戒菸、戒酒以及避免刺激性的飲食。

2、用餐後盡量不要立刻躺下。

3、睡前3小時內不要進食。

4、晚上睡覺時若仍覺得不舒服,可將上半身墊高15至20公分。

5、平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壓迫腹部。


肥胖患者建議減重,以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6、肥胖患者建議減重,以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另外,醫師也提出6種須注意的地雷食物。包括對胃腸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的黑胡椒等辛辣調味品;會放鬆食道括約肌,使得食道壁和困難導致逆流的薄荷;空腹食用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的地瓜;會對胃黏膜、腸壁造成強烈刺激的大蒜;同樣會導致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鬆弛的茶、咖啡;脂肪量過高不容易消化的油炸食物。

本文留言

作者李澤旭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