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科技戰中突然出擊 稀土或是下一目標(圖)
稀土或是下一受到出口管制的目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3年7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北京在與西方的科技戰中不斷博弈,突然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是製造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業界擔憂,稀土或是下一受到出口管制的目標。
中國官方突然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公告顯示,從8月1日起對鎵、鍺稀有金屬30多種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出口經營者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填寫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申請表並提交相關文件。
鎵、鍺都是重要的稀有金屬,在半導體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應用廣泛。其中,鎵更是被稱為「半導體工業新糧食」,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之一。從全球產量來看,中國的鎵、鍺金屬產量佔比最高,分別高達90%、68%。
未來全球鎵、鍺市場貿易結構可能出現重大變化,中國鎵、鍺的出口配額或將降低,不排除相關產品價格上漲的可能。
據公開資料,目前中國金屬鎵的消費領域包括半導體和光電材料、太陽能電池、合金、醫療器械、磁性材料等,其中半導體行業已成為鎵最大的消費領域,約佔總消費量的80%。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測控、核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綜合路透社和美國之音7月5日報導,分析人士認為,北京當局對鎵和鍺出口管制的措施,是對華盛頓遏制中國技術進步不斷升級的努力的回應。該措施的出臺正值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訪問北京之前。
中國國際礦業協會(Global Mining Association of China)主席彼得·阿克爾(Peter Arkell)說,「中國擊中了美國的貿易限制的要害之處。」
歐盟委員會表示了關切,而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表示,任何擴大對鋰等材料的控制措施都將是「有問題的」。
荷蘭政府表示,新規則的效果將取決於如何執行這些規則。
一家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商7月4日表示,它正在申請出口許可證,而一家總部位於中國的鍺生產商表示,隨著價格飆升,買家已經開始詢價。
「鎵和鍺只是對科技產品範圍非常重要的幾種稀少金屬,中國是大多數這些金屬的主要生產國,」阿克爾說。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進口中國鎵產品最多的國家依次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進口鍺產品最多的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四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商務部將於9月6日與主要金屬生產商會面,討論出口限制問題。
國際礦石與金屬生產商新星(Nyrstar)表示,將考慮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的鍺和鎵項目,這一跡象表明中國以外地區有新的生產潛力。
新高性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康斯坦丁·卡拉亞諾普洛斯(Constantine Karayannopoulos)說,如果沒有中國的鎵供應,就很難滿足市場需求,不過,通過「正確的產業公共政策激勵措施」有可能找到繞過中國的辦法。
「這可能是(中國可以採取的)後果最小的措施,因為其傷害性不像其它方面那樣大,」 卡拉亞諾普洛斯說。「另一方面,它可以極大地推動北美和歐洲政府,以及中國以外的高純度鎵生產商和消費者,更認真地考慮建立供應鏈可選性。」
稀土或是下一博弈目標
一些行業人士表示,他們擔心北京當局接下來可能會對稀土出口實施新的限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產國。
近年來,北京和西方逐漸雙向脫鉤,西方國家以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為目標。
北約領導人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去年11月21日警告稱,西方國家必須小心,不要對中國造成新的依賴。
他說:「我們看到中國為控制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供應鏈和關鍵工業部門所做的努力越來越大。」
斯托爾滕貝格敦促盟國提高其社會和基礎設施應對衝擊的彈性。
他說:「中國的稀土礦物無處不在,包括我們的手機,汽車和軍事裝備」;「我們不能給威權政權(中共)任何機會,來利用我們的脆弱性並破壞我們。」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2月22日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國控制著這些礦物質的全球大部分市場,如果我們自己依賴中國來為今天和明天的產品提供動力,我們就無法建立一個在美國製造的未來。」
稀土是17種金屬元素的統稱,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戰略資源,素有「工業味精」、「新材料之母」等美譽,廣泛應用於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等行業,更因其在導彈、智能武器、導航儀、噴氣發動機等國防軍事高技術上的應用而備受關注,也一直是戰略資源爭奪戰的關鍵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