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永和九年,嵗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隂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恵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懐,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懐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舎萬殊,静躁不同,當其欣扵所遇,暫得扵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閒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懐;况脩短随化,終期扵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扵懐。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懐,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将有感扵斯文。
神龍本《蘭亭集序》紙本,行書,縱24.5釐米,橫69.9釐米,共28行,324字。(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題解與賞析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南遷至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他官至右軍將軍,故世稱王右軍。
王羲之少從衛夫人學書,及長又師法鍾繇、張芝,並上溯李斯、蔡邕等人,博採眾長,到晚年終成大家。他突破了隸書筆意,創立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其書法瀟灑飄逸,圓轉自如,既與魏晉名士風度相互表裡,又更多了幾分道家的仙氣。古人讚之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妙喻。
其中《蘭亭序》雖是草稿,卻是王羲之的畢生傑作。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黃曆3月3日上巳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統、孫綽等42位當代名士齊聚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修禊」(到水邊祓除疾病和不祥的傳統風俗)之會。眾人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匯為《禊帖》,或稱《蘭亭集》,並公推王羲之為此詩集作序。
王羲之俯仰天地,見山水之美,又想人生之無常,不由感慨萬千,下筆如神,一氣而就,用當時貴重的「鼠鬚筆」和「蠶繭紙」,寫下了彪炳千秋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既是散文傑作,更是書法神品。通篇筆勢縱橫,意氣淋漓,如龍跳虎臥,渾然天成。但見其筆畫輕重疾徐、疏密斜正,皆斂放揖讓、承接呼應,無一處不妥貼,無一處不瀟灑。縱使有塗抹疏忽,亦無傷大雅。全文共有二十個「之」字、七個「不」字,卻變化多姿,無一雷同。真正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高深境界。
據說王羲之酒醒以後,曾經數次重寫《蘭亭序》,但都比不上最初所寫的那篇,因此感嘆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蘭亭序殘石,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出土。(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版本流傳
可惜《蘭亭序》真跡今已失傳。今天所傳下來的只有臨本或摹本。
現今存世的唐代摹本,一般「神龍本」保留了最多的真本訊息,因此最為著名,也是公認的最佳本子。「神龍本」是唐太宗命令馮承素作的鉤摹本。他以雙鉤廓填法來摹寫王羲之原本真跡《蘭亭集序》,而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因為卷首鈐有唐中宗李顯的「神龍」年號小印,故得名「神龍本」。且由於神龍印跡只有左半部,所以或稱為「神龍半印本」,以便與其它摹本相區別。該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之說,最早可在北宋米芾於唐褚遂良臨蘭亭的跋中所說的:「米姓秘玩,天下法書第一」見到。而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也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責任編輯: 章振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