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近日重提「台灣代表處法案」,要求為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5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中央社》報導,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近日在聯邦參眾兩院重新提出「台灣代表處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就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一事,與台灣方面展開協商。
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近日重提「台灣代表處法案」(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Act)。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10日發起參院版本法案,眾院版本法案由共和黨籍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民主黨籍眾議員巴帕斯(Chris Pappas)聯合提出。
法案指出,美國政策應在符合「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下,提供台灣人民「實質上」(de facto)與其他國家同等的外交待遇,並在此政策下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簡稱駐美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
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就更名一事與駐美處展開協商,但也提醒,不應將條文解讀成美國與中華民國(台灣)恢復邦交,或是美國在台灣國際地位一事上改變立場。
盧比歐表示,台灣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夥伴,亦是印太區域模範民主燈塔,沒有比讓駐美處改名更能表彰台灣對全球穩定貢獻的方式,更名也能更好地反映駐美處的實質功能。
盧比歐說:「在中共積極恫嚇、脅迫台灣之際,美國必須清楚表明,敵對勢力沒有權利對民主國家宣稱主權。」匡希恆也表示,台灣長年作為美國盟友,早就該將其「實質上的大使館」更名。他強調,美國不應忍受中國施壓,破壞台灣的人民主權。
盧比歐、匡希恆及巴帕斯等人於上屆國會首次提出「台灣代表處法案」,部分條文被納入當時由民主黨籍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主推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但法案在國會今年1月屆滿前僅獲委員會通過,最後無疾而終。
在1979年台美斷交後,為了維持聯繫窗口,在當年4月以《台灣關係法》做基礎,成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1994年柯林頓政府時期,才更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2002年陳水扁執政時拋出更名動議,直到2020年美國國會才有積極動作,聯名致函時任國務卿的龐培歐,要求更名為台灣代表處。2021年3月,蔡英文政府再次向拜登政府提出更名請求,遭中共抗議。
部分友台議員也長年推動駐美處更名,前眾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早在2003年就表態支持台灣駐美機構正名。但由於事涉敏感,加上華府部分意見認為改名僅具象徵性意義,最後都不了了之。
專家對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看法
《金融時報》2021年9月10日報導了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允許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消息引發極大震撼。中國政府立即表示強烈反對並提出嚴正交涉,官媒《環球時報》社評更稱,召回大使只會是中國在外交上的「最低反應」,解放軍還將派出戰機飛到台灣上空。當時,多位專家提出了正反兩面的看法。
支持更名的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更名是早就該做的事,『台灣代表處』才能更準確代表台海兩岸及美台關係的現狀」,而且也必須考慮到華盛頓不僅維持與台北的關係,也維持與台灣政府所管轄的其他城市的關係。
蕭良其說,在台海大背景下,「象徵性有其實質性價值」,因為中共一直以來都在對那些與台北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全方位施壓,要他們改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將「中華民國」或「台灣」去掉。
蕭良其說:「允許台灣人民在美國更準確地被代表,將可以對其他國家顯示,它們也能夠抗拒北京的霸凌,至少可以告訴中華人民共和國,它沒有那麼多正當性把嚴酷的統治強加給台灣。」
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讓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真的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她理解這件事對台灣有多重要,但她個人更專注的是美國與台灣能夠一起為台灣做什麼,例如在經濟領域以及她正在和國會討論的《台灣和平穩定法》,她認為這個法案裡面有許多條文,對於美國如何協助台灣強化防衛非常有幫助。
葛來儀錶示,更名可能引發非常負面的事情。他說:「我們不只是必須從台灣利益的層面來看,而且還要從美國的利益來看。」他舉例指出,由於立陶宛同意讓台灣在維爾紐斯的辦公室使用「台灣」的名稱,中國召回了駐立陶宛大使,以示抗議。如果美國這麼做,習近平也會召回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他說:「我們不想要衝突,我們不想要戰爭。我的看法是,這不是一個正確的事情,現在也不是正確的時間,所以我不支持這麼做。」
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一篇博客中更直接以「為何讓台灣在美國的辦公室改名是一個錯誤」為名指出,更名一事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應該避免這麼做。
薩克斯說,如果拜登政府允許台灣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它將破壞美台關係非官方性質的邏輯。」此外,去除「經濟」和「文化」的關聯,再加上「台灣」的字眼,也暗示這個機構更像是一個大使館。他說,如果北京認為,統一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那麼它就更有可能決定對台動武。
薩克斯認為,更名一事是純象徵性的動作,美台與其將精力用於這種象徵性的問題,不如花更多時間專注於更實質的議題,例如雙邊貿易協定、供應鏈安全、強化台海威懾力等。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