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被動剎車 中國官方忙著把數據藏入黑箱(圖)


中國官方正在限制或切斷外界獲取重要的數據。(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3年5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5月4日,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同官方數據一樣跌到榮枯線以下。業績下滑、企業虧損等都凸顯中國經濟被動剎車,但是官方正在限制或切斷外界獲取重要的數據。

由於訂單減少和疲軟的內需拖累了龐大的製造業,中國4月份的工廠活動意外收縮,危及第二季度的經濟前景。

5月4日,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份的50.0降至4月份的49.5。

這與同樣令人失望的官方PMI相呼應,反映了中國經濟復甦的不均衡性。

中國官方4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3月份的51.9下降至49.2,低於月度活動擴張和收縮的榮枯線。

PMI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50是這項指數的榮枯線(或稱 臨界點),高於50則標誌該指數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則處於收縮階段。

中國常用兩種製造業PMI指標,分別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和財新製造業PMI。官方PMI和財新PMI的基本編製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採購經理進行月度調查。但官方PMI和財新PMI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差異,財新PMI更關注中小企業的運營情況。

鑒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海外需求疲軟,分析師表示,由於政府的目標是實現5%左右的全年增長,經濟面臨持續的逆風。

據路透社5月4日報導,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最新的調查數據相對於第一季度的數據,經濟發展勢頭正在放緩。

國泰君安國際經濟學家周浩表示,最新的採購經理指數可能會降低對第二季度經濟的預期。「但經濟復甦勢頭會減弱到什麼程度,市場並不確定,」他說,「二季度製造業將承壓,至少要到6月才能得到緩解。」

製造業承壓,科技行業也同樣低迷。據官媒背景的上海澎湃新聞5月2日報導,今年一季度在所有半導體企業中,消費電子類晶元公司經營最為慘淡,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

另有工商數據表明,近兩年來中國半導體行業明顯不景氣。2022年,中國吊銷和註銷相關晶元企業達5746家,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長了68%。尤其是去年9月到12月,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晶元企業註銷。

根據中國半導體企業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大部分排名靠前的企業財報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其中,寒武紀、科大訊飛、龍芯中科等科技龍頭企業均出現業績虧損。

中國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163家A股上市公司虧損,虧損企業數量及佔比均高於去年同期,創近5年最高值。另外,大部分大型企業財報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其中,鋼鐵行業銷售業績下滑超過七成,更有多家企業出現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獲取中國經濟數據卻越來越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最近數月官方限制或切斷海外用戶取用不同的資料庫,包括企業註冊資料、專利、採購文件、學術期刊和官方統計年鑑。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取用萬得(Wind)的數據也受到限制。萬得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庫,公司位在上海,其經濟和金融數據被中外分析師和投資者廣泛使用。

並且北京當局最近對西方顧問、核數師等信息提供者施壓及審查,因為跨國企業都依賴相關數據及信息,評估在華營商的風險。

據曾諮詢中國官方的企業高管表示,這種雙管齊下的做法,是北京當局想加強控制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也不願中國受外國影響。

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專家迪皮波(Gerard DiPippo)分析,基於中國國家安全下,海外用戶被限制取用一些資料庫,但與所謂的「國家安全」相較,這一做法更會孤立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有企業高管表示,北京當局擴大《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可能會令很多日常營商行為,如蒐集當地市場及生意夥伴的信息都變成違法。

有專家認為,外界越難瞭解中國,只會減低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