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諜案判刑屢輕判 學者揭6大原因(圖)
2023年5月2日,民進黨立委召開「共諜案屢輕判如何提升國安公聽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3年5月3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的統戰威脅,「共諜案」在臺灣卻屢獲輕判。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2日揭露統計數據,臺灣破獲的軍事間諜平均刑度為18個月,反觀歐美民主國家高達230個月,相差12.7倍。
據自由時報報導,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劉櫂豪、蔡易餘、莊瑞雄及王美惠2日在立法院舉行「共諜案屢輕判,如何提升國安」公聽會。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臺灣破獲的軍事間諜平均刑度為18個月,歐美民主國家則平均為230個月,相差12.7倍,刑度明顯偏低。
莊瑞雄指出,過去有前立委、退役軍官、台商涉入共諜案,在司法機關的判決中往往被輕判,這不只要檢討修法,也要檢討司法人員對於國安案件的特殊性與危害有深刻認知,也要考量案件對自由、民主、人權及對國家的傷害,這不僅是涉及人民的安全感,也涉及對國家的認同感。
王美惠也表示,很多台商、立委、軍官到對岸,被中共利誘發展組織,依據國安法這是七年以上重罪,不過在法官審理時都是輕輕放下,讓臺灣民眾難以置信、不能接受,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改變,對臺灣安全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影響,也很容易讓臺灣人感到失望。
蔡易餘指出,近期共諜案常常看到最後判決結果是緩刑,或是刑期不重,過去雖修正刑法或國安法,將一些行為的刑期加重,但是往往法律適用上,檢調或法官有所落差。他認為,未來不論是修法或法官認知上都需要加強,讓共諜這樣的行為能正確定義,在法條適用上能更準確,而不是用刑期輕的法條來宣判。
法務部次長蔡碧仲指出,國家民主法治再怎麼歧異,量刑落差不應這麼大;國安案件危害都很大,判到緩刑是絕無僅有、不可思議,很難想像緩刑考量基礎在哪;辦國安案件,不能沒有國安意識。
蔡碧仲說,包括在臺拿五星旗、寫投降同意書,到底在言論自由、結社的尺度為何,容有斟酌餘地,「我們要去研究,要讓民眾信服,為什麼在這裡做了一些投降意象的表示,無法定罪,要去研議」。
與會人士點出6大原因,包括法定刑度太輕、法官欠缺國安意識、處罰類型不足、強化蒐證、擴大加重其刑對象、擴大專庭專人範圍等,從法律面加強國安意識,回應社會期待。
蘇紫雲進一步建議,要強化反情報,首先必須強化「民主防衛」,提高公務人員民主認知;二、必須加速法院統一見解與修法,避免同罪不同罰的不合理情況;三、可考慮恢復軍審、強化統帥權。
蔡碧仲指出,目前針對國家安全需求,已就《刑法》、《國安法》、《國家機密情報法》、《國家情報工作法》及《反滲透法》進行修增訂,不但增加犯罪類型,將網際網路空間納入國安範圍,也把大陸港澳、境外勢力等納入危險犯規範內。未來將持續擴大維護國安量能,辦理國安案件專精研習,增進偵辦國安犯罪的效能。
公視新聞報導稱,調查局則提出報告回應,建議國家安全法增訂參與組織罪,並且強化國家機密保護及攝密人員管制,另外有鑑於《反滲透法》施行至今已超過3年,但以該法查辦的涉嫌人屈指可數,本屆朝野立委紛紛提出修法草案,希望修法補漏,健全法規,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