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況青天的故事說起(圖)
北宋時期的包青天包拯。(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3年3月26日訊】歷史上,在中國民間,最受人民愛戴的有三個大清官,他們為官清廉、秉公執法,百姓尊稱他們是青天大人。這三人就是北宋時期的包青天包拯、明朝時期的海青天海瑞和況青天況鐘。本文就說說況青天況鐘的故事。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統治長達276年,先後有16個皇帝在位。海瑞是明朝中期的名臣,他是廣東瓊山(今海南海口)人,生於1514年,卒於1587年,享年73歲。他經歷了正德、嘉慶、隆慶和萬曆四朝皇帝,主要政績是在福建、浙江任上。
況鐘生活時期比海瑞早,他是明朝早期的清官,他生於1383年,病逝於1442年,享年60歲,他是江西靖安人。他自幼家境清貧,7歲喪母。但是他上學時聰明好學,知書達理、閱世敏銳。本來他父母供他讀書,是想通過科考,使他能夠步入仕途的。但在永樂四年(1406年)在他家鄉被縣令愈益看中,要選他做書吏。愈益說服了他的父親,跟隨愈益做禮曹吏員,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小職員。他在這個崗位上,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一幹就是9年,因為他出類拔萃,得到朝廷的賞識。在明成祖永樂帝時,經皇帝面試,提任禮部郎中,官六品,在此任又是9年。他為官勤政廉潔、博識幹練,僅永樂皇帝就直接賞賜他30多次,先是提升為員外郎,後又升為禮部儀制司郎中(正四品)。
宣德五年(1430年)他任蘇州知府,他不畏權勢強暴,為官剛正廉潔。他經過調查,對官場民情了如知掌,使他能整飭吏治,嚴懲貪官污吏,並與江西巡撫周忱合作減輕賦稅均徭役,修水利,還建立義倉,招撫流民。
1431年他的繼母去世,按照明朝當時禮制,父母去世,兒子須守喪三年。當時蘇州市民請願,有民謠傳道「況太守,民父母,眾懷思,願復來,養母叟」。此民謠,就是老百姓為他請願,希望朝廷「奪情起復」,就是破例要況鐘能在守喪期內,仍然料理官衙政務。朝廷下旨,允況鐘回蘇州復任。現在蘇州的況公祠,在明朝時為五顯廟。當年,況鐘在居喪期內,在衙門辦公之餘,此廟就是他此讀書、會客所在地。
按照明朝官吏制度,知府任職,需要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死,英宗朱祁鎮即將繼位。況鐘進京城述職。蘇州民眾一萬五千人舉行集會,聯名向直隸巡撫察使張文昌上書,懇請他轉奏朝廷,要求況鐘連任。朝廷降旨曰:「既有軍民人等保留,著復任,吏部奏升正三品,署知府事」。蘇州民眾獲知此消息,歡欣鼓舞,不遠數百裡之遙迎接況鐘回蘇州復任。
正統四年(1439年),況鐘準備悄悄離開蘇州進京述職,不料當他一出衙門,只見百姓帶來土特產和酒,主動為他送別,民眾把酒灑在他的車馬前。他深受感慨,於是他在《拒禮詩》中寫下:「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錢送民,馬前灑酒注如泉」。「檢點行囊一擔輕,長安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此詩中的長安是寓意京城,因為明朝在1439年的京城是應天府(今南京)。
況鐘在正統七年(1442年)在蘇州知府任上去世。蘇州七縣的百姓具奔赴哭奠。為悼念他,郡民罷市,如哭私親。臨近縣鄉民眾也來弔唁。在蘇州有一滄浪亭,那裡有五百名賢對況鐘的頌詞,詞曰「法行民樂,任留秩遷。青天之譽,公無愧焉」這可算是民間對他為官最公正的評論。他的一生經歷了洪武、惠、建文、永樂、宣德、英宗、正統七任皇帝。明朝是在正統六年(1441年)底才定都順天府(今北京)。
1956年筆者在北京政協禮堂看過浙江昆蘇劇團演出的《十五貫》。此戲,就是把況鐘在蘇州平反冤徦錯案,為民昭雪的事跡搬上了戲劇舞臺。此後又有戲曲電影《十五貫》問世。
昆曲《十五貫》的劇情是:屠夫尤葫蘆借得十五貫錢回家,哄騙其繼女蘇戎娟,說錢是賣她所得。蘇當真,於是當夜趁其父酒醉昏睡之際,出逃欲投親。無賴婁阿鼠賭博輸錢,溜進尤葫蘆家,看見尤葫蘆床頭有十五貫錢,欲偷走,驚醒尤,二人爭奪錢,串錢的線斷,銅錢散落。婁阿鼠拿走一部分錢,並慌忙殺人滅口逃走。蘇戎娟投親途中路遇客商熊友蘭,熊恰身帶十五貫錢。次日鄰居發現尤葫蘆被害,婁阿鼠在現場散佈謠言,誣蔑說是蘇戎娟殺父淫奔,眾人報官。縣官過於執派衙役捉拿蘇。蘇、熊二人被捉。昏官過於執以十五貫錢為據,妄斷蘇、熊二人圖財殺父淫奔,判其死罪,發配蘇州監斬。況鐘聽二人喊冤,複審。但況鐘只是監斬,他無權翻案。並在監斬前夜到巡撫府上擊鼓為民鳴冤,冒被罷免風險,寧棄官也要為民昭雪,他拿出金印呈巡撫,巡撫無奈,況鐘得巡撫令箭,限期破案。況鐘親臨案發現場查勘,得證據,知蘇熊二人實屬冤案。為緝拿真凶,他假扮測字先生,婁阿鼠測字吐真情。最後將真凶婁阿鼠緝拿歸案,蘇、熊二人得以平反昭雪。
探源「十五貫」最初的故事,及戲劇劇本演繹,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宋朝有一話本,也就是說書人的藍本,叫《錯斬崔寧》。到了明朝馮夢龍寫《警世恆言》,將其改編為小說《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故事是講熊友蘭、熊友蕙兄弟二人各遭遇冤案,被判死刑,監斬前,蘇州知府況鐘夢見有兩隻熊向他哀乞,於是況鐘上奏請求複審,況鐘平反了此冤案。清朝初的劇作家朱皬(字素臣)根據馮夢龍的小說改編成《十五貫傳奇》劇本,流傳後世的有「見都」、「測字」、「判斷」、「踏勘」、「拜香」等場戲。在當時各地方劇種都演過《十五貫》,梅蘭芳在民國時期也演過昆曲《十五貫》。由前面介紹我在1956年看到的,浙江昆蘇劇團上演的昆曲《十五貫》劇情,可知編劇已經在朱素臣的劇本基礎上刪繁就簡,刪去了與熊友蕙有關的劇情。
中共在北京掌權後,1956年是首次在京城演昆曲《十五貫》。浙江昆蘇劇團在給中南海演出時,中共高層都看過此戲。此後又在政協禮堂演,周恩來還做了兩次講話,肯定了此戲改編的成功,並說「把巡撫塑造成了一個官僚主義、主觀主義,他代表朝廷。他與況鐘的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形成對比」。我認為,把巡撫周忱塑造成一個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典型人物,這不符合歷史事實。前面我說過,況鐘在蘇州任上,整飭吏治、嚴懲貪官污吏、平反冤假錯案,以及為民造福,是得到周忱的合作和支持的。此劇把婁阿鼠塑造成一個賭、嫖、偷、殺、騙五毒俱全的壞人,是有代表性的。
現在看中共政權,在毛澤東時代打出的「為人民服務」招牌,仍然在中南海正門裡面的影壁牆上。中共甚至還在50年代喊出所謂的「反對官僚主義」、「為人民服務」等口號。而事實上,現在中共的當權派,他們把人民百姓當作剝削對象,當作奴役對象。無論江澤民當政時的「三個代表」還是當今習近平的共產主義,還有多少人會相信?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共產主義了,習近平拿這些做幌子,挂羊頭賣狗肉,他骨子裡是做皇帝夢。他們天天反貪腐,抓老虎。其實反貪腐抓老虎只是為消除異己而為之,其實中共官場已經墮落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了。在他們統治下,無神論和階級鬥爭理論把人們引向無法無天,自私自利,為追逐名利,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已經無道德底線。整個社會人們道德下滑,世風日下,更有甚者,居然動用國家機器迫害信仰真、善、忍的修煉人;利用現代科技建立大資料庫,用攝像頭、手機、網路技術等監控全國人民。當年婁阿鼠只是戲劇中的一個五毒俱全的、社會底層的小丑,而今弄虛作假已經成為國家統治者的通病。文痞、人渣居然可以當習的國師,百姓在現實社會中再也見不到青天大人了。中共做下種種違背天理的事,神是不容的,善惡有報,因此,當今中國才會天災人禍不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