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嚴厲制裁下 華為在5G年代推出4G旗艦手機(圖)
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本週發布了一款旗艦智能手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3月25日訊】在各方把焦點放在TikTok之際,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本週發布了一款旗艦智能手機,但這款手機只能接入4G移動網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說,華為通過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在美國的制裁下存活了下來。但是,分析人士指出,華為部分4G設備的生產也離不開美國的技術。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已持續三年多,拜登政府正考慮進一步上緊螺絲,完全切斷對華為的技術出口。
華為新品沒有5G能力
華為3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華為標誌性的P60系列智能手機,該手機上配備高端攝像頭。同時發布的還有配備了折疊屏的Mate X3系列手機。但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這兩款旗艦類產品都沒有5G能力,也無法使用谷歌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和眾多受歡迎的西方應用程序。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去年7月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過:「華為自己的晶元沒辦法生產,別人的晶元也不能賣給華為。華為作為5G全球領導者,在5G時代卻是唯一一家賣4G手機的廠商,這是個笑話。」
華為曾短暫超過蘋果和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銷售商。根據市場跟蹤機構Canalys的數據,其全球市場份額在2019年達到了18%的最高值。但此後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對華為實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限制了該公司獲得外國技術的機會。華為後來被迫砍掉了部分盈利頗豐的消費者產品業務。去年,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所佔的份額為2%,且主要銷售都在中國。
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的現狀表明,華為在一些關鍵部件上仍依賴美國技術。根據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12月份的一份報告說,華為用於製造智能手機的高階晶元庫存已經用盡,在晶元遭美國斷供下,華為恐被迫退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華為4G設備技術也離不開美國
但在另一方面,儘管美國的制裁重創了這家中國科技巨頭,但該公司仍存活了下來。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的制裁重創了華為,但是華為依靠4G技術存活了下來。
「華為的利潤急劇下降,對(華為)品牌也造成了很多損害,」他說,「我認為(制裁的)效果是喜憂參半,華為是永遠不會放棄的,中國政府也一定不會讓華為倒掉,所以他們已經找到了繼續銷售產品的辦法。他們銷售的大部分設備都是4G或更早的。」
自2019年以來,作為5G電信網路所用設備的主要供應商,華為一直是美國連續幾輪出口管制的目標。這些管制措施既切斷了華為從美國公司獲得的晶元供應,也切斷了其獲得美國技術工具以設計自己的晶元並由合作夥伴製造的渠道。拜登政府去年還禁止在美國銷售新的華為設備。
到目前為止,銷售4G等非尖端技術的供應商仍可以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與華為進行交易的許可證。美國商務部已經批准了美國供應商數十億美元的此類銷售,包括出售華為筆記本電腦所用晶元的英特爾公司,以及提供4G智能手機晶元的高通公司。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劉易斯說:「他們(華為)的確有一個關於如何規避制裁的計畫,他們也有一個如何恢復的計畫,而且實際上這些計畫正在發揮作用。雖然該計畫在很多國家都不奏效,但它在拉丁美洲和服遏制發揮了作用。」
但拜登政府正考慮加緊對華為的出口管控措施,全面禁止與該公司的一切商業往來,包括禁止向華為供貨的其他公司和中間商的出口。全面的技術禁運將進一步壓縮華為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為華為部分4G設備的生產也離不開美國的技術。
華為的新技術研發給美國制裁帶來挑戰
不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說,華為通過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在美國的制裁下存活了下來。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任正非的講話稿,該公司經過三年努力,其集成電路板的供應現在已經穩定,「因為有了國產零部件的供應」。他表示,在此期間,華為已經用本地替代品替換了13000多個美國部件,並重新設計了4000塊電路板。
任正非說,華為在2022年投入了238億美元用於研發,「隨著我們盈利能力的提高,我們將繼續增加研發支出。」他還表示,該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稱為MetaERP。將於4月推出,它將幫助運行其核心業務功能,包括財務、供應鏈和製造業務。
美國科技業界的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需進一步調整政策,以保證其對華科技戰略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商業資訊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科技政策的高級副總裁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則認為,使用出口管制等冷戰時期的工具的風險會帶來附帶損害,包括美國科技企業的效益和全球技術創新,亦有可能激勵中國取得技術突破。
他對美國之音:「如果未來十年‘小院高牆’(small yard,high fences)政策的結果是大幅減緩技術創新,並大規模激勵大型對手技術生態系統的發展,那麼美國的做法將被判定為是失敗的,會產生很多失敗者。任何短期的國家安全收益將很難甚至無法衡量,而短期的痛苦,特別是對美國技術公司而言,將是巨大的,對全球創新系統的長期後果也是如此。」他對美國之音說。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說,除了加緊封堵外,美國也要著眼於其戰略的其他領域。「(美國的策略)必須考慮如何與華為相匹配,如何與中國在南半球的活動相匹配,」他說,「拉美在從中國和華為採購,華為幾乎已經壟斷了非洲市場。因此,問題實際上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答案是,你需要通過發展援助來實現,但我不確定西方國家是否願意為此投入資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