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形勢嚴峻,年輕的大學生難找工作。(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3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不景氣,大陸官媒著急不斷吶喊,自近日央視網「孔乙己文學」論調遭民群起嘲諷後,《新京報》3月20日指出的年輕人「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論調,也遭網民群轟。
陸媒: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奮鬥才是年輕人底色
《新京報》20日報導,如今一些年輕人格外偏愛寺廟游,到清幽禪靜中去尋找心靈慰藉,將人生轉機寄託於超自然力量,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社會現象。年輕人不該「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奮鬥才是青春的底色。
報導引述在線票務平臺數據,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2月以來預訂門票人群中,90後、00後佔比近50%。相關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寺廟」在社交平台上還處於籍籍無名的狀態,4年時間過去,如今搜索量增長了368倍。
報導稱,從數據看,原本是中老年人偏好場所的寺廟,如今確實在年輕人中火了起來。在社交平台上,隨處可見各大寺廟的種草筆記,年輕人似乎真的愛上香了。不難理解,如今年輕人面臨不小的壓力,考研、找好工作、擺脫單身等,壓力下年輕人尋找一個釋放壓力、轉移焦慮的渠道,選中了香火氤氳的寺廟。
報導還稱,如果年輕人入戲過深,把超自然力量當作瞭解答,而放棄了自身的努力和現實世界的奮鬥,恐怕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人生的路很長,想抵達理想的彼岸,終究還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過去。
陸民:一旦上課和上進沒用了,就只能選擇上香
擁有212萬粉絲的自稱悅為股份董事長姚凌宇說,「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在作為和作用之間,年輕人選擇了做法。看似是年輕人的選擇,其實是時代逼迫年輕人不得不這樣選擇。」
姚凌宇說,「一方面,寺廟歲月靜好的氛圍感帶來逃離現實的錯覺,沉浸式體驗佛系生活的背後是年輕人對精神內耗的治癒和對壓力焦慮的努力和解。」
「另一方面,有些東西出生沒有,以後基本不會再有。年輕人的求神拜佛、佛系生活,其實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一旦上課和上進沒用了,就只能選擇上香。」
「sven_shi」說,「就是因為這些年輕人和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沒辦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你給別人畫個大餅,說努力就有收穫,考上好大學就有好前途。人家真做到了,可是結果就是沒有,你負責嗎?」
網民怒懟官媒:媒體在有用和有趣之間選擇有病
對此,不少微博網民怒說,「新京報啊,那沒事了。年輕人評媒體人沒爹沒媽只有一顆壞種。」「我當是哪家媒體在這放臭屁呢,原來是它啊,我就問你哪來的數據說年輕人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了?你媽收到我上的香告訴你的啊?」「媒體在有用和有趣之間選擇有病!」
「還大媒體呢,這不傻逼嗎?」「這句話的噁心程度不亞於那句」「就你這還是大學生呢。」「我不僅上香,我還上你家砸你玻璃。」「天天喊著‘有些東西出生沒有就沒有’,然後說年輕人不上進。您不覺得矛盾嗎?」「好的我來給你上香。」
「恁官媒天天喊著讓年輕人奮鬥,奮鬥結果是給老闆換別墅寶馬,那我特麼到底是給誰奮鬥的?你們到底站在哪邊的?」「給你上完墳我上吊」「寫文章說年輕人不是,解決不了問題,創造就業,讓大學生真正變成先進生產力才是正事!」
中國大陸目前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就業難,從社交平台上流傳的信息看,「畢業即失業」已不足為奇,因此,大陸媒體近日也在不斷變換花樣,催促年輕人找工作。
央視網微博公號3月16日就發文稱,孔乙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此話題引發不少網民嘲諷,有網民說,「請問官媒:既然工作沒有高低貴賤,為何工作報酬、退休金以及享受的社會福利有零三六九等呢?」「中共的官媒確實腦子有問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