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到站下車」前主持的會議別有深意(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料將在本週舉行的「兩會」後退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料將在本週舉行的「兩會」後退休,不過他卻調研集成電路企業發展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宣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促半導體產業發展、突破國際晶元技術限制的目標。

北京當局將在3月5日開始召開「兩會」,即人大和政協的會議,料將會有更多經濟與金融政策公布,特別是今年的「兩會」尤為引發外界關注,因為國務院將換屆,1952年出生的副總理劉鶴已經超過退休年齡。

國際社會和全球企業家對劉鶴的瞭解,不僅是他的副總理身份,還在於他曾是習近平的首席經濟顧問。習近平此前強調的供給側改革,就是劉鶴幫助設計的。習近平在2013年5月向來訪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隆(Tom Donilon)介紹身邊的一位助手說:「這是劉鶴,他對我非常重要。」

事實證明,劉鶴對於習近平真的很重要,從那之後,習近平無論是國內調研還是外訪,只要行程中涉及經濟問題,身後必定有劉鶴跟隨。 

因此,外界對即將「到站下車」的劉鶴的言論與行蹤頗為留意,試圖瞭解習近平的政策新目標。

3月3日,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報導,劉鶴2日在北京調研集成電路企業發展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劉鶴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劉鶴表示,集成電路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我國擁有龐大的晶元消費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劉鶴強調,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必須髮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和新形勢的集成電路產業政策。

從會議內容來看,劉鶴在宣導習近平促半導體產業發展、突破國際晶元技術限制的目標。

正在應對越來越多的美國對先進技術出口管制之際,習近平2月21日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必須解決關鍵技術領域問題。

習近平表示,要穩步增加基礎研究財政投入,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投入,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基金。「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體國產化攻堅戰。」

習近平稱,「應對國際科技競爭......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路透社文章評論稱,中國在多年來縮小試圖與美國及其盟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方面的差距,但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因此習近平發出了這一呼籲。

早在2015年,北京當局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時,時任中國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晶元主要是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核心。進口晶元成為單一產品進口最大的使用外匯領域,甚至超過整個石油進口所使用的外匯。「尤其是高端集成電路,這是我國發展所急需的,而這又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出口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一個月內兩次提到技術突破。

2月1日報導,在中共政治局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表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雖然晶元是習近平提出的所謂技術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始終存在各類問題。

去年7月以來,中國晶元行業已有多名高管被官方通報調查,他們都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密切關聯。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肩負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輿論俗稱「大基金」。「大基金」的運作模式頻遭質疑,它已成為北京當局向晶元製造商發放資本的主要工具。批評者認為,儘管「大基金」帶動了上萬億元的投資,但它並沒有製造出國產替代的晶元和材料。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龍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