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脫鉤 國際自由貿易港也與世界漸行漸遠(圖)
供應鏈與產業鏈近年不斷從中國轉移。(圖片來源:Ruby Tang/看中國)
【看中國2023年3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的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日前召開成立後首場聽證會,啟動與中國選擇性脫鉤的行動。供應鏈與產業鏈近年不斷從中國轉移,導致外貿出口受到影響,而香港這個國際自由貿易港也與世界漸行漸遠。
據美國之音3月1日報導,美國眾議院的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Th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2月28日召開首場聽證會,象徵著該委員會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的計畫,協助和協調國會各部門制定中國相關政策。眾議院新任中國政策領袖直言,中美之間「是場攸關生存的抗爭」。
委員會兩黨領袖表示,這次首場聽證會希望能達到向美國民眾說明為何應對中共挑戰迫在眉睫的目標,並說明美國人民為何美國要和中國「選擇性脫鉤」(selectively decouple)。
「過去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以來,我們試圖用各種好處吸引中共,相信經濟往來將導致中國的改革。我們錯了。中共在嘲笑我們天真的同時還利用我們的信任。但那種一廂情願想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來自威斯康辛州的加拉格爾議員說。
「過去30年來,民主和共和兩黨都低估了中共,認為(與中國)貿易和投資終將為印太地區帶來民主和更安全的局勢,但事實上,情況恰好相反,」 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克里希納莫提議員說。
據自由亞洲電臺2月23日報導,曾經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深圳市,隨著大量企業外遷或倒閉,正失去發展動力。在另一個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九成以上的出口加工企業在今年的元宵節後,已經停止招工。在蘇州從事外貿加工的商人接受採訪時稱,受到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封控措施影響,企業加速了供應鏈外移的步伐,美國試圖和中國全面脫鉤,國內出口商接到的訂單同比下降90%左右,「這次(美國)肯定是要(跟中國)脫鉤了,對業內衝擊蠻大的」。
外資也不斷的在撤出中國,去年以來,多家華外企陸續撤離,轉移到越南等國。
世界知名半導體廠商日本京瓷的社長谷本秀夫說,中國生產再出口海外的商業模式已不可行,中國已不適合繼續作為世界工廠。
據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谷本秀夫談到美國禁令時表示,如果晶元設備製造商停止向中國供應產品,肯定會影響公司訂單,在美國限制措施下,京瓷產品只會在中國製造、並在中國銷售,並不會從中國生產後再出口海外。該公司將一些生產線從中國移到越南和泰國。
中國外貿出口萎縮,也影響到香港這個國際自由貿易港。
香港政府統計處2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香港的整體進出口貨值,跌幅持續擴大,出口貨值為2909億港元,同比跌36.7%,表現比市場預期差,更是在1953年9月後,70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出口金額縮減至2020年2月的水平。
分析指,中美貿易戰打擊中國外貿出口,惡果要香港共同負擔,也顯示中國靠貿易順差,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告終。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宋維駿指出,供應鏈和產業鏈從中國大陸轉移,也體現在香港的外貿方面。因歷史原因,香港有獨特的獨立對外交往優勢,這與中國大陸、美國形成了複雜的「國際貿易」格局。此前中國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是香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香港是中國大陸的第四大貿易夥伴,香港是美國的第十九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商品出口地。
宋維駿解釋說,香港作為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可以依靠中國大陸承接巨量轉口訂單。2016年,香港轉口貿易額已經接近5,000億美元。這一切都因在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使香港繼續享受貿易優惠,成為獨立關稅區。如果香港的進出口都在下跌,表明中國大陸和世界慢慢脫鉤,香港與世界也越來越遠。
另外,就香港的外匯儲備有所增加的情況,宋維駿認為,其中或有外商投資與金融交易方面的原因。但根據「天鈞政經」的研究,中共權貴們利用各種方式、閃轉騰挪把資金轉移到海外,通過離岸公司轉了幾次手洗白。然後,搖身一變成為外資,大搖大擺地再次從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攪動經濟獲利。尤其通過香港與大陸股市互聯互通計畫的外資,就有權貴們的資金在裡面。所以,官方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數據也是有水分的,因為有中共權貴資金構成的假外資在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