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香港1月出口錄得七十年最大跌幅(圖)


圖為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攝影:Ruby Tang/看中國)

【看中國2023年2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27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數據指,今年1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36.7%,至2,909億港元,創下70年來最大跌幅。香港是中國貨物出口的轉運港,分析認為過去幾年大陸生產線外移,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香港也受到牽連。

香港以自由貿易港著稱,外國進口貨品無需繳納關稅,而且清關時間短、手續簡單,香港亦因此成為國際航運中心,貿易/物流業也成為本地的支柱產業。香港貿發局曾表示,香港與全球有著緊密的聯繫,同時也擁有國際水平的物流企業和設施便於貨物暫存、分裝和中轉,確保貨物得以安全運輸。

雖然近年大陸亦積極發展物流行業,但香港仍憑其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先進制度、配套設施及人才供給等優勢,繼續保持亞洲樞紐港的地位。

不過香港樞紐港地位恐不保。昨日(27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1月本港整體進出口出數據,指香港整體出口貨值在1月按年下跌36.7%,至2,909億港元;進口貨值也跌30.2%,至3,163億港元;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54億港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

政府公告稱,經季節性調整,截至2023年1月止的三個月與對上三個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下跌13.8%,商品進口貨值也跌8.1%。1月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41.4%,輸往其他地區主要目的地,尤其德國、美國、英國的出口貨值也下跌,跌幅分別為40%、28.8%、27%。

此外,香港還是一個轉運港。港府資料顯示2019年香港港口轉運貨物佔港口貨物吞吐量的48.0%,當中又以與大陸之間的轉運貨物比重最大,佔港口轉運貨物的41.3%。而在香港與大陸之間的港口轉運貨物中,約有71.5% 是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的轉運貨物。

換言之,如果香港1月出口按年下跌36.7%,反映大陸出口也有所下跌。

財經評論人利世民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香港最新的進出口表現比市場預期更差,究其原因是受多項因素影響,主要是中美貿易戰導致兩國關係變差,導致不少企業將生產鏈外移到其他亞洲國家;此外,全球經濟環境變差也是一個影響出口的因素。

他認為,過去香港太依賴中國市場,故要承受中國外貿疲軟的後果,而且這不僅會打擊香港進出口業,也會連帶打擊金融業。

港府本月預計未來香港經濟增長可超過3%,利世民稱預測過於樂觀。

經濟學者司令指出,香港進出口表現可反映中國外貿情況。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中港兩地轉口貿易佔香港物流總額的比重較大,中國出口外國的產品多會經過香港轉口和結算,形成前店後廠的格局。

他續指,香港進出口數字大跌,深圳港口集裝箱空箱率高,數據足以證明中國出口訂單全線下滑,不僅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保,靠貿易順差拉動經濟增長的舊路,已到盡頭。中國事實上正在經歷,從貿易順差變成貿易逆差。

司令認為,北京當局堅持「清零」,錯過與世界同步開放的機遇,同時也促使外貿訂單進一步流向印度和東亞南市場,加上中國人口紅利已失效,中國外貿發展的前景只有悲觀。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