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疑美論」發酵 台灣人對美國半信半疑?(圖)

 2023-01-27 10: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2
    小字

台灣支持者手持美國國旗和台灣國旗。
支持者手持美國國旗和台灣國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臺灣人一方面質疑美國的「安全承諾」,另一方面又高度期待美國的軍售和協防。對此,部分觀察人士表示,這顯示在中國認知作戰和輿論操弄下,臺灣的「疑美論」抬頭,若不正視,任其發酵,恐將損及台海穩定和美國利益。

美國之音報導稱,位於臺北的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今年一月中旬發布名為「美國肖像」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38.8%和17.8%受訪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美國是個講信用的國家。換言之,高達56.6%的臺灣人並不相信美國的承諾。

不過該民調也顯示,66.5%的受訪者非常支持美國對臺軍售;另外,逾六成受訪者認為,當美國總統公開承諾協防臺灣、美國高層官員出訪臺灣,都會增加他們對美國出兵協防臺灣的信心。也就是說,六成的臺灣人正處於對美國半信半疑的矛盾中。

對此,參與民調問卷設計的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吳建輝直言,「疑美論長期以來都有,但如果有56%的人認為,美國不是一個講信用的國家,表示多數人是不相信的,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人不相信(美國),我覺得是一個蠻震撼的事情。」

吳建輝分析,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是滋生臺灣人疑美論的背後主因之一。他說,「美國怕給臺灣『戰略清晰』,臺灣會冒進,可是他們沒有想到『戰略模糊』會有疑美論的代價,這個代價其實也是很大的。那就是,你把臺灣推向中國的話,對美國的利益不是件好事。」

位於美國德州的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葉耀元表示,對中華民國的多數支持者而言,因美國於1979年與在中華民國斷交,奠下了部分民眾疑美的基礎,因此很難打從心底相信,美國會一直保護臺灣。

葉耀元強調,美國當年與臺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建交,乃基於「聯中抗俄」的戰略布局,因此犧牲了部分臺灣的利益,但並非放棄臺灣,「美國最大的利益仍在確保台海的穩定。」

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美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讓在臺的疑美論者顯著增加,尤其最近美國宣布對臺軍售14套M136火山車載佈雷系統,遭人惡意解讀為是要將臺灣「烏克蘭化或變成地雷島」,皆是疑美論發酵的典型案例。

游盈隆說:「2020年我們曾經做過『如果中共武力犯臺,美國會不會協防臺灣?』這樣的民調,六成五的人相信美軍會來;等到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我在2022年3月做同樣的民調,結果掉到只剩下35%(相信美軍)。」

游盈隆推測,臺灣年輕人或因處於「青年上戰場」的氛圍下,更容易受到疑美論的操弄,未來這樣的疑美趨勢能否走緩,仍有待觀察。

台灣人極度不信任中國

中央社報導稱,臺外交部副發言人蕭光偉日前重申,臺、美正熱切發展各方面的合作,臺美關係也處於史上最緊密時期。他警告近期疑美論的耳語再度出籠,恐是中國認知作戰的一貫手法,若經由臺灣的協作者推波助瀾,透過扭曲事實、斷章取義的方式來侵蝕臺灣民眾的信心,恐破壞臺美關係。

副總統賴清德也公開呼籲,勿隨有心人士起舞,在臺散播疑美論,若因此形塑社會共識,恐對臺灣非常不利。

另外,中研院的「美國肖像」民調發現,臺灣人對中國也極度不信任。該調查顯示,有55.7%和29.5%非常不同意或不太同意中國是個講信用的國家。換言之,高達85.2%的臺灣人根本不相信中國,疑中者遠高過疑美者。

對此,葉耀元指出,中國對臺認知作戰已行之有年,早於2000年網路普及後,中國便加強了操作力道。初期中國的主訴求是為自己擦脂抹粉,企圖營造臺灣親中的環境,但近幾年已轉向操作疑美論,以遂行認知作戰。

中研院學者吳建輝也說,北京已無力扭轉臺灣人對中國的印象,也不寄望全世界都喜歡中國,否則也不會頻頻使出「戰狼外交」。他認為,中國現在認知作戰的目的就是要分化臺灣和美國,讓臺灣從內部懷疑其在軍事與經濟上最重要的盟友,最終為臺灣的親中派或是主張維持與美中保持等距關係的政黨抬轎,爭取更多支持。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