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復甦前景不樂觀 最大經濟風險將出現(圖)


有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政治體制才是其經濟發展的最大風險。(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3年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清零」防疫政策衝擊三年後,中國經濟復甦前景不樂觀。但也有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政治體制才是其經濟發展的最大風險,現任總理李克強領導的國務院要全面「換血」。

自從中國放寬疫情封控措施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各部委多次表態振興經濟,希望藉此提振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信心。但是,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各地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染疫人數大幅增多,企業停擺、外資撤離的消息也不絕於耳。

有國際機構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復甦前景並不令人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國官方放寬原有防疫政策的過程相當混亂,而消費者仍對疫情感到擔心。綜合上述兩因素,預計中國2023年的經濟發展可能比2022年度更糟。

克里斯塔利娜表示,中國年度性經濟發展增速甚至低於全球在2022年的成長水平。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過去四十年來,中國首次面臨經濟嚴重下滑的局面。

華盛頓民間智庫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2022年與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會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估計的數值更低。因為國際貨幣基金在進行經濟增長評估時,仰賴的是中國官方所提供的數據,這當中存在虛報的成份。並且經濟下滑的狀況「可能會延續幾年。在習近平未來的第三個任期當中,應該都是一個下修的狀態。」

另外,中國的外貿出口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全球許多國家通貨膨脹飆升,經濟出現困境,中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對追加新的投資持謹慎態度。

中國統計局在上週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12月工廠活動連續第三個月出現收縮,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7,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

並且,疫情的快速蔓延使許多民眾不願意外出,對娛樂消費活動持觀望態度。感染潮還導致服務業勞動人口出現緊缺,影響服務業恢復正常經營。

也有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政治體制才是其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推特發文表示,與往年換屆不同,這次李克強整個經濟團隊全部走人,包括副總理、財長、發改委主任、央行行長、稅務總局局長,以及工農中建四大銀行董事長等,這種換屆為四十年以來罕見。一幫經濟素人躍躍欲試,未來經濟政策外界無法做出判斷,連長期從事經濟問題研究的專家也感到困惑。這種混亂狀態對經濟發展無疑構成嚴重傷害。

 

 

據美國之音報導,獨立經濟學者、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認為,「問題並不是如果中國的年增長率達到百分之3或5是不是更好,而是一個列寧式的國家能否達到這種增長.....這裡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是否希望中國增長多少,而是它能否在政治上進行改變以達到更好的增長。如果它不行,那麼無論我們希望還是不希望,它都會衰退」。

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隨著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原先被外界看好可能留任的總理李克強和政協主席汪洋意外出局,相反,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嚴厲實施「清零」防疫政策,導致經濟活動嚴重受損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和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升任了政治局常委。分析人士們說,新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顯示在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內,中國的經濟改革將更加遙遙無期。

當時美國駿利亨德森投資公司新型市場投資經理Ales Koutny認為,新的中共領導班子「顯示中國正從經濟務實主義向政治意識形態轉變。」

高盛投資公司分析師在寫給客戶的信中說,中國最高層缺乏市場經濟改革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