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基建欠65萬億 無一有還債打算(圖)


此前有高級財經官員透露,地方政府沒有一個想還債。(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地方政府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除了地方債,還有其控制的城投公司債務,這都成為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未爆彈」。此前有高級財經官員透露,地方政府沒有一個想還債。

隱形債務是中國各地政府可讓其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融資項目,但是,金融市場仍將其視為地方政府負債。目前,中國財政部沒有關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的賬目。

官媒《中國新聞週刊》曾發布文章稱,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整體數據不明,但由於隱性債務的形成多與城投平臺有關,後者有息負債餘額常被用來估測隱性債務規模。

所謂地方融資平臺(城投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迅速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承諾,以實現承接各路資金的目的。

剛過去的2022年,城投債的總規模可能高達65萬億元。2021年,中國城投平臺的有息債務餘額已經達到了56萬億元。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撰文《金融崩塌群情激憤 習近平的位子坐得穩嗎?》指出,銀行違規放貸以及預售資金監管出現漏洞的情況確實存在,同時地方政府住建監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也是負有責任的。地方政府靠賣地獲取大量的資金,卻沒有盡到應擔負的責任,最後還要以暴力對待維權的苦主,這是中共歷來採取的「維穩」手段。實際上,地方政府也存在利用控制的城投公司將資金投入房地產領域的行為,城投公司大規模囤積土地的操作屢見不鮮,這也增加了金融風險。

1月4日,輿論再次聚焦到地方政府隱形債務。

中國「冰川思想庫」的文章指出,既然城投是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自帶地方財政的信用背書。所以,明知城投債是「肉包子打狗」的必虧,銀行也得借。事實上,除了少數超一線、一線的城投外,幾乎所有城投都在理直氣壯地虧錢。靠兩層遮羞布擋著:一是房地產繁榮穩住地價,地生錢、錢生地的遊戲就能繼續玩;二是財政擴張,局部爆個小雷,不管哪級財政出來買個單就過去。如今房地產灰頭土臉,政府財政吃緊。不講市場規律、不講市場規則,那就要付出沈重的代價。

另外,一則城投公司貸款展期降息新聞,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貴州遵義市最大城投發債主體--遵義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債券信息網披露了關於推進銀行貸款重組事項的公告稱:本次銀行貸款重組涉及債務規模155.94億元,以債權保全為前提,經各方友好平等協商,近期完成簽署相關補充協議。根據重組協議,重組後銀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利率調整為3%/年至4.5%/年,前10年僅付息不還本,後10年分期還本。

1月4日,據中國第一財經報導,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分析,如果不採取這一方式重組銀行貸款債務,恐怕就會出現違約,這實際上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做法。

財達證券副總經理胡恆松認為,貴州遵義道橋債務違約,是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經營艱難的縮影。

早在2018年5月1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北京參加活動時談及地方政府債務時稱,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這些債不說還本,還息許多地方都還不起」。

而賀鏗所透露的債務信息,還不包括前面提到城投債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