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寇準 真宗朝四大賢相知多少(視頻)
【故國神遊•兩宋風華】19集 真宗坐朝多賢相共襄盛治號咸平
北宋的盛世是從真宗朝開始的,但是真宗朝的賢能宰相,並不只有寇準……(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史家對真宗一朝的評價是:「宋至真宗之世,號為盛治,而得人亦多。」就是說北宋的盛世是從真宗朝開始的。在帝制時代,盛治的出現必要有兩個條件,上有明君下有賢臣。說起賢臣,宰相寇準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是真宗朝的賢能宰相,並不只有寇準……
真命天子的盛治
要走近那個君明臣賢的時代,我們不妨先從宋真宗本人說起。據《宋史》記載,宋真宗出生前,他的母親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用裙子托著一個太陽。後來真宗出生時,確有神異,有赤光照室,此外,他的左腳趾上還有「天」字紋路。這樣一位真命天子,他會怎樣治理他的國家呢。
史書上記載了很多宋真宗的德政。比如他非常體恤民情,多次減免賦稅。我們知道,稅收制度是維持一個社會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人們有納稅的義務。不能按規定納稅,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古代也是一樣,如果有人拖欠納稅,會被判有罪。但是我們也看到,雖然有這樣的法律規定,但是古人在實際操作中,則是情理兼顧的,就是既講法律,又要結合個案的情況,從常情的角度去處理。
比如咸平元年(998年)四月,天下大旱,莊稼收成大受影響。在此種特殊情況下,考慮到旱情對民生的不利影響,宋真宗就下詔,免除百姓過去所欠賦稅一千餘萬。而且還將之前因為欠稅而入獄的三千多人全部釋放。五月的時候,宋真宗到大相國寺祈雨,結果當時天降大雨,旱情解除。人們都認為這是真宗的愛民之心,上達天聽所至。
這是說真宗在體恤民情方面的善政,再說說官制方面,宋真宗重視對官員的考察,嚴懲貪官。此外,還採取措施精簡政府,去除冗官。
在文化教育方面,宋朝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與這個歷史背景相應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就是書院大興。我們知道,五代時有一個睢陽書院,在河南商丘,後來是由戚同文主持。河南商丘在宋代叫應天府。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的一位富豪,叫曹誠,出資協助戚同文的後人,在戚同文舊居附近建造學舍150間,聚書千餘卷,招生收徒,講習授業。宋真宗賜匾額「應天府書院」,以示褒獎。這就是北宋四大書院之首應天府書院的由來。可以說宋真宗對書院辦學的支持,對於激勵學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這些是關於真宗朝內政的一些情況。那正如我們開頭時所說,史家對真宗朝的評價是「號為盛治,得人亦多」,就是說,真宗皇帝在位期間能夠任用賢能。特別是宰輔之中,真的是人才輩出,且德才兼備。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真宗朝的賢宰相。
呂端「大事不糊塗」
第一位值得一提就是呂端。呂端作為宰相,歷仕太宗、真宗兩朝。他的故事,我們之前在《第十集舉首榮登龍虎榜立朝修得學士名》中提到過。正如宋太宗所說呂端「大事不糊塗」,他在軍國大政上都頗有主張,而他這一生所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則是在太宗駕崩後,真宗即位前這個關鍵時刻。
史書上記載,宋太宗駕崩時,李皇后、內侍王繼恩等人想要改立皇長子為新君,當時皇太子趙恆並不是長子,而是太宗第三子,長子是趙元佐。太宗駕崩後,李皇后命王繼恩去召呂端入宮。呂端感到事出有變,於是果斷將王繼恩鎖了起來,又命人看守,自己則入宮見李皇后。到了宮中,李皇后果然提出想改立皇長子繼承皇位的想法,被呂端立刻否定。緊接著呂端就奉皇太子即位,就是宋真宗。新君即位,要接受群臣朝拜。當時真宗坐在殿上,群臣站立在殿下,君臣之間隔著一層簾幕。呂端行事非常謹慎周詳,他沒有馬上下拜,而是提出將簾子捲起,又親自走上殿來,看清上面坐著的的確是宋真宗本人,這才又回到殿下,率領群臣拜呼萬歲。
可見,呂端是那種頭腦很清醒,行事很果斷,同時又非常細心的人。但是他在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是個人的安危得失上,又給人感覺很是粗心大意的樣子。比如他晚年的時候,當時有個不喜歡他的大臣總是想找機會詆毀他。有人為此提醒呂端,而呂端卻說了一句話:「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所以,從這句中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呂端為甚麼可以對個人得失看得如此輕淡,就是因為他能夠堅守正道,心懷坦蕩,所以才無所畏懼。
一代「聖相」李沆
第二位必要一提的是李沆。歷數真宗朝的宰相,李沆的聲望非常高,被時人稱為聖相。但是我們去讀他的傳,可能會發現,他這一生好像沒有做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那麼他為甚麼會有這麼高的聲望呢。其實還是那句話,德高而望重。
舉個例子,李沆做宰相時,非常正直有原則,他認為不符合原則的事情,即使是皇帝的意思,他也會按原則來辦事。有一次真宗寫了一份手詔,派人送到李沆這裡,想封劉氏為貴妃。但是李沆覺得劉氏並不合適做貴妃。就當著使者的面,把真宗的手詔就著燭火燒掉了。一邊對使者說:但道臣沆以為不可。意思是讓他回去對真宗說,李沆不同意。於是真宗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說到這裡,也想順帶提一句,我們現代人常常想當然的以為過去的皇帝是萬人之上,擁有絕對的權力,想幹嘛就幹嘛。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皇帝的很多事,包括冊立後宮這些家事,都是要經過宰相的同意。所以,我們其實應該明白,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種社會制度,在那樣的制度下,也有著對權力的制衡,以及使得彼此能夠協調運作的機制。如果真的像我們所以為的,帝王,或者身居高位者,便可以為所欲為,那天下早就大亂不治了,哪裡還會有五千年輝煌文明的延續呢。
再接著說李沆。李沆做事從來光明正大,他向真宗奏事,都是走公開渠道,沒有上過密奏。有一次真宗皇帝就問他:別人都有密奏,你怎麼從來沒有呢。李沆就回答:「如果是公事,就可以公開講,不需要用密奏。人臣如果有甚麼事要密奏,恐怕不是讒言就是佞言。」所以真宗對李沆非常讚賞,李沆去世後,真宗對他的評論是:忠良純厚,始終如一。
「大耐官職」向敏中
再介紹一位,宰相向敏中。向敏中是甚麼樣的人呢,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澶淵之役的時候,宋真宗親征澶州時,密詔向敏中,將西部邊境的事交付給他。向敏中接詔後,不動聲色的將詔書收藏了起來,每天照常處理公務。當時正值臘月,要舉行大儺儀式,大儺就是儺戲,儺舞,是驅除疫鬼的儀式。有人就密報向敏中,說禁軍中有人要趁機作亂。向敏中非常冷靜,暗中布置甲士埋伏好。第二天將所有的賓客僚屬軍官都召來,置酒高會,又下令大儺之戲可以開始了。這種驅除疫鬼的儀式,每個表演的人都帶著那種看起來有些猙獰的面具,披著熊皮,穿著玄衣朱裳等等。就在表演的過程中,向敏中突然振袖一揮,伏兵殺出,立刻將這些表演的人制服,一搜發現果然是每個人都藏著短刀。於是就地就將這些要作亂的人斬殺。又命人把屍體移走,用灰土沙子將場地上的血跡打掃乾淨,然後繼續奏樂宴飲。在座的賓客很多都嚇到兩腿發抖,經此一事,大家才知道向敏中做事可謂殺伐果斷,於是再也沒有人敢作亂。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向敏中是那種臨危不亂,非常沉毅果決的人。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在個人得失上,個人利益上又是甚麼樣子呢。《宋史》中還有一段故事,說的是天禧初年,向敏中拜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僕射是貴官,不輕易任命。宋真宗對翰林學士李宗諤說:「朕自即位以來,還沒有任命過僕射,今日任命向敏中為僕射,這可是殊榮啊,想來敏中應該很高興。」又說:「今日到敏中府上道賀的賓客一定很多,你可前去看看。」於是李宗諤奉命前去,到向敏中家卻發現門庭寂然,一個賓客也沒有。李宗諤不死心,就去見向敏中,向他道賀,結果向敏中反應很平淡,也沒有多餘的話。李宗諤很沒趣,只好離開了,離府前,不死心,又派人去尋問府上的廚子,今天可有賓客飲宴啊,廚子說沒有。第二天,李宗諤將所見所聞上奏真宗。於是宋真宗就讚歎道:向敏中大耐官職。
全德元老王旦
最後再介紹一位宰相,叫王旦,王旦因為德高望眾而有「全德元老」之稱。他是一個非常有器量的人,這一點令寇凖深深佩服。王旦與寇凖是同榜進士,所以以同年互稱。寇凖喜歡直諫,不留情面,連他的王同年也免不了被他批評指責,但王旦卻常對真宗稱許寇凖。最後連真宗都有些不平了,對他說,「寇凖總說你的不好處,你卻總說寇凖的好處。」王旦答道:「我久在相位,政事必然多有闕失,寇凖直言無隱,更見其忠直,這就是我推重他的原因。」當時,寇準在樞密院,有一次他發現中書省辦事有違條例,就奏報真宗,結果中書官吏包括王旦在內一起被處罰。不久後,有一次樞密院也有違例的事發生,中書堂吏馬上向王旦報告,大家都以為他也能奏寇凖一本,結果王旦並沒有這樣做。事後,寇凖非常慚愧,對王旦說:「同年,你怎麼這麼大的度量。」
盤點真宗朝的名相,還有像畢士安,還有剛才提到的寇準都是真宗朝的賢相。畢士安謙遜讓人,性情寬和,寇準遇事敢於自任,為人剛直。兩人雖然風格不同,但相同的一點,他們都是非常有德行的人。他們在國家臨危之際一同授命,在澶淵之役中,共同扶大宋於傾危。相關的故事我們在之前講澶淵之盟時曾提到過,這裡就不再贅述。
總結一下,咸平是真宗朝的第一個年號,所謂咸平,望文知義,就是普天之下皆得太平的意思。而這樣的太平之世,則是上有明君,下有賢臣,君臣際會,攜手打造的。正如我們這一集標題所云:真宗坐朝多賢相共襄盛治號咸平。
歡迎關注乾淨世界【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9380kl6d84zMb0A2SGNav9m1561c
Youtube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616MLNzIo&t=3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