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共緊縮言論審查 中國網民「翻牆」突圍(圖)


在烏魯木齊發生致命火災後,抗議者上街抗議,11月28日警車停在北京的一條街道上。(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2月11日訊】新冠疫情蔓延三年來,封控在中國成為家常便飯,也成為中共緊縮言論自由的藉口。不過,新疆烏魯木齊11月底的一場大火,導致十人喪命後,意外促成了群眾團結起來挑戰國家審查機器。分析人士指出,在今年數起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審查機器加大力道,管控反政府言論,然而隨著新平臺、新科技的出現,中國網民總是能找出突破審查的方法。

全球防疫三年後,多數國家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中國今年卻仍受困於反覆的封城。

清零惹民怨 中共審查機器加大維穩力道

隨著封控而來的次生災害奪走一條條無辜人命,引發民怨悶燒,終於釀成以反對「清零政策」為訴求的「白紙革命」,中國民眾除了上街舉白紙抗議外,還「翻牆」在推特等海外社媒平台上同步高喊「習近平下臺」。不過,在國家審查機器的監控下,這些代表人民真實聲音的批評聲浪在中國的「網路防火牆」內,都被一一噤聲。

美國非營利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高級研究員王松蓮表示,北京動輒封城的「清零政策」,讓中國人民早已怒火中燒,因此,網上種種針對防疫失策的批評,都是中共審查機器這一年來鎖定的目標。

不過,王松蓮說,中國審查制度呈現出的是官民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雖然中共利用人工智慧(AI)等高科技所進行的審查、監視、懲罰的能力逐年增強,讓中國民眾越來越難以自由流通信息,但有時中國網民間爆量的信息,卻反過頭來淹沒審查機制,讓官方防不勝防。

王松蓮:審查機制無法扼殺中國人對自由的嚮往

王松蓮告訴美國之音:「普通的民眾在越來越難去傳播信息的情況下,還有一些地方、或是有一些信息、或者是有一些事件,他們還是會繼續去傳播。所以無論你(中共)是如何去收緊(言論自由),最終還是不能夠完全的堵住普通中國人對於一些基本的自由的嚮往,我覺得這一個是未來幾年的展望。」

中共審查言論的尺度越收越緊,自由表達意見在中國已是一種奢求,不過,「白紙革命」透過網路串連的興起卻再次證明,中共的思想審查和洗腦式的大內宣無法真正入腦入心。

位於臺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今年發生數起重大事件中,包括上海封城、習近平連任、江澤民逝世,都可以看到中共加強言論管控的跡象,尤其是對官方「動態清零」政策的大力捍衛。

黃兆年說:「中共當局在面臨重大事件的時候,會採取審查或是帶風向的做法,讓人民不要去談論一些敏感的東西,同時轉移人民的注意力。對於媒體和網路的控制,它(中共)真正的邏輯是在於打壓這些‘協調財’,讓人民在關鍵時刻沒辦法有效地溝通協調,組織成集體的行動,也就不會對政權造成威脅,所以目的當然是為了維穩。」

黃兆年表示,「協調財」指的是,民眾可以通過媒體和網路等場域,表達意見,併進行公共討論,來降低群體溝通協調的成本,以形塑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不過,在一黨獨大的中國,所有決策只須從上至下地貫徹,沒有參酌民意的空間,若有反彈的民意,當然不僅不見彰顯,反而還會被壓制下來。

多位觀察人士說,這一年來,中共的審查機器在諸多民怨抗議事件中,強力壓制和干預民意的痕跡鑿鑿。

從四月之聲到白紙革命

以上海疫情為例,上海於3月爆發大規模的群聚性感染後,地方政府隨即鐵腕展開分區分批封控。隨後,微信公眾號「永遠的草莓園」上傳一支名為《四月之聲》的6分鐘短片,彙集上海封控期間各種防疫弊端的錄音,儘管短片很快遭禁下架,卻已在社媒與私人群組間瘋傳。

觀察人士說,上海官方不因此反省不人道的防疫措施,反而率先查禁言論,只會更惹怒民怨。

中共每五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人民大會期間,也是審查機制火力全開的時候。

中共10月中旬召開二十大通過習近平的第三任總書記任期前,筆名「彭載舟」的抗議者於北京海淀區四通橋上懸掛兩條橫幅,上面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罷課、罷工、罷免獨裁......。」

他的抗議標語伴隨橋上燃燒物冒出的濃煙,在熙來攘往的北京街頭格外引人注意。

觀察人士說,彭載舟被捕後,北京當局開始招聘「看橋員」,24小時在橋上站崗,以防類似抗議再起。相關影片和貼文在社媒上則迅速遭到刪帖,而「北京」、「勇士」、「四通橋」、「海淀」等字眼也被列為禁搜詞彙。不過,部分中國網民轉而利用iPhone的Air Drop功能,互相匿名於公共場所推送四通橋的標語內容,迫使當局一度要求蘋果公司限縮Air Drop功能。

至於新疆烏魯木齊市大火在其他中國城市所引發的後續民情激憤,觀察人士說,當然也逃不過中共審查機制的天網。

烏魯木齊「吉祥苑小區」高樓11月24日發生火災時,住戶因被封控反鎖,逃生無門。根據官方統計,這場大火最後造成10死9傷,但據當地值班醫生透露,實際死亡超過44人。不過,這個數字無法得到獨立消息來源的證實。

烏魯木齊市政府將這起悲劇怪罪於「部分群眾消防意識不強、自救能力差」,引發當地市民的激烈反彈,不少人因此上傳火災的相關影片,且迅速在中國的社交網路瘋傳,但遭官方隨即以違反《網際網路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下架。

觀察人士說,在不合理封控下,中國人民的不滿已積累多時,但面對民怨,中共只會僵化地祭出言論審查來噤聲,反而全麵點燃人民的怒火,在線上和線下出現各種形式的悼念,甚至自發地走上街頭抗議。

網路串連 白紙革命推動改變

走上街頭,一吐對封控措施的不滿,也是對無法自由表達言論的莫大諷刺。其中,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生在白紙上寫下已故蘇聯數學家弗裡德曼(Friedmann)方程式,表達對身為「自由人」(Free Man)的渴望;而上海居民則特地聚在「烏魯木齊中路」這條街道上,高喊「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自由毋寧死」、「習近平下臺」等口號,此起彼伏的抗議聲,響徹街頭巷尾。

不過,觀察人士說,民怨即便沸騰到最高點,中國公安等執法人員和中共的審查機制對民意不但毫無敬畏,還粗暴以對。

當局除出動鎮暴警察驅離現場的抗議者外,還派出上海警察秋後算帳,連日沿街檢查民眾的手機,以最原始、也是最粗魯的審查方式,強制刪除抗議相關的圖片,並核查手機是否安裝Twitter、YouTube、TikTok、Telegram和VPN(虛擬私人網路)翻牆軟體等中共列為非法的外國應用程序。

臺灣學者黃兆年指出,中國禁止使用VPN,但平時不會遭搜查,唯發生重大敏感事件時,官方才會重手嚴管,這反映出,中共的管控是視情況而定。

他說,過去一年來,中共的言論管控趨嚴,並且透過明文加以法制化,最明顯的作法之一,就是網信辦於11月中旬新修訂的《網際網路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將彈幕、點讚納入評論範圍,並列為審查追責的標的。

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來,從來都稱不上是個享有言論自由的國度,儘管在2000年代初期,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異議言論多了些生存空間,但習近平掌權10年以來,言論控管又越掐越緊。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認為,中共的審查機器一年來仍按既有的框架運作。雖然中國群眾總是能找到新技術、新平臺來繞過審查,但中共對言論的監管已漸趨成熟,對於任何新型網路樣態,他們的反應能力越來越快,因此,中國人民享有短暫言論自由的「空窗期」越來越短。

閭丘露薇說:「從這個角度來說,(網民)可能會覺得,以後你要去尋找一些新的傳播方式可能會越來越難,但是它並不意味著不可能。因為技術在不斷創新,人也會從這樣的技術創新過程當中,去創造一些新的方式。」

官民角力 挑戰中共言論尺度

針對中共對白紙運動的監控和審查,位於臺北的華人民主書院理事長曾建元表示,該運動發起者和參與者的個資和影像可能都已納入中共的大數據資料庫內。但這麼多人排除心理恐懼,參與這場運動,代表中國人民在追求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意志,已經勝過遭監控的恐懼。

曾建元分析,中國人民已學會避開中國的網路工具或是平臺,並翻牆透過如Twitter、Telegram等程式,來流通他們認為機密的資訊。當這樣的串聯發展出集體行動時,中共的管控強度可能因此有所忌憚而受到相當程度的限縮,一如「白紙革命」確實促成了中共防疫的鬆綁。

曾建元告訴美國之音:「從不碰觸到中共政治紅線的議題的發動,開始累積挑戰中共言論尺度的這種經驗,應該是未來中國大陸人民跟官方角力最主要戰場。」

 

 

 

(文章略刪減,原標題:年終報導:疫情下中共緊縮言論審查 中國網民「翻牆」突圍)

本文留言

作者楊安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