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的表象宛如浮雲與日光,於世間曇花一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昆陵道士李褐有著喜歡羞辱別人的惡劣嗜好,他某天出言責罵前來拜見乞討的窮人,又在幾天後禮貌地接待騎著白馬前來的男子,沒想到此人正是前幾天的窮人,而且他是被稱為「國清三隱」的寒山子。
國清三隱 寒山子
唐朝時期,相傳曾有個稱為「寒山子」的人隱居在天台翠屏山中。這座山環境深邃而幽靜,即使是正值酷暑,山中依然有雪存在,因此也被稱為「寒岩」。這是因為隱居於這樣奇特的深山中,這個神祕人士就為自己取了寒山子這樣的稱號。
寒山子非常喜好作詩,每當創作出1篇1句,他就會將其題寫在樹木間的石頭上。有些人看見,就將這些詩記錄下來,最後累積超過300首,相當驚人。這數百首的詩中,大多數是描述他隱晦、風雅的興致,有時則是能夠點醒世人的諷刺。
當時道士徐靈府將寒山子的詩收集起來,並且為其作序,劃分出3卷部分,流傳到人世間。經過十幾年後,某天寒山子不再出現在人們眼中,從此不知去向。
「道」之所在 當頭棒喝的警示
咸通十二年時,曾有個名叫李褐的昆陵道士,他歷來性情偏激且急躁,有著喜歡羞辱他人的惡劣嗜好。
某一天,有名外貌貧窮的人前來拜見李褐,希望他能賜與一些食物。李褐不僅不給他,還出言責罵一番,對方聽聞便唯唯離去。
又過了幾天,忽然有個身騎白馬的人與6、7名白衣隨從前來拜訪。李褐與先前完全不同,相當有禮地接待他們。對方說:「你記得我嗎?」李褐下意識地看著對方的樣貌與形體,才發現他是前幾天被他羞辱過的窮人,有些遲疑地想與男子道歉,卻因心生慚愧,遲遲無法脫口而出。
看著李褐躊躇不決的樣子,男子就問說:「你選擇修道,卻還不知道其門路,而且又喜歡羞辱世俗之人,還有甚麼『道』能夠指望的呢?你可曾知寒山子嗎?」李褐回答:「知道。」男子便說自己正是寒山子。
最初兩人的相遇,正是因為寒山子曾誤以為李褐值得傳授,沒想到見面才知道此人不可。寒山子說:「修生之道,除去嗜好與慾念,正因為嗇神抱和,所以沒有牽累之事;對內要控制自己的私心,在外則要檢視自我,所以沒有過錯發生。先他人後自己,了解柔和、安守與謙讓,是能夠安身的辦法;將好事推於他人,將壞事歸於自身,是能夠積德的辦法。功不在大,重在立之不懈;過不在小,重在去而不復。」而李褐的行為正好與之相違背。
最後寒山子對李褐說:「只要能做到這些,內心修行而充實,外在又有丹藥,那麼期望之『道』即在彷彿之間。然而,你的『三毒』沒有削除,雖然用了冠簪當作裝飾,但也不過是外在虎狼之皮,內在行豬狗之質罷了。」語畢,寒山子就騎上白馬離開,再也沒能遇見他。
(事據《仙傳拾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