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顧問:中國將走回「社會主義」路線(圖)
大陸供銷社(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2年11月28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海基會今(28日)舉行顧問會議,針對「2023國際經濟情勢與台商因應之道」進行討論。海基會顧問認為,中國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提升,中共利用權力分配資源,未來中國將走回社會主義路線。
據自由時報報導,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詹志宏今日在會中表示,面對全球情勢及中國大陸整體經營環境急劇變化,海基會持續做好各項資料與意見彙整,提供給台商參考,期能幫助台商有效因應情勢變化。
有顧問認為,臺灣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通膨壓力較小,經濟表現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較好,但經濟成長也有趨緩之勢,面對國際經濟變局、產能過剩隱憂以及半導體產業庫存去化需要時間,預期不看好明年上半年景氣。
也有顧問指出,自疫情爆發之後,通膨從成本推動轉變成需求拉動,美國10月通膨雖降至7.7%,但還是很高,尤其美國的勞動市場減少1%,約260萬勞動力,造成工資上漲,同時房價及房租持續上漲,油價不穩定,美國的通膨還會持續一陣子,利率也持續在高檔,會影響到歐洲、中國大陸等國家。
除持續升息外,糧食、能源等推升通膨上升,造成經濟衰退。顧問提醒,美元指數屢創新高,如果2023年美元仍持續強勢,雖對出口有利,卻促使進口成本上揚,部分高債務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機率攀升。
對於中國經濟看法,顧問認為,大陸內外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企業必須留意的風險。包括頻繁的封城造成經濟衝擊,中共利用權力分配資源,而非使用市場機制解決,顯見未來大陸將走回社會主義路線,期望透過供銷社、共同富裕、大食堂等作法來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
顧問分析,此種左傾的「中國式現代化」存在隱憂,一方面可能導致「尋租」問題的惡化,另一方面恐將產生「租值消散」現象,例如排隊所造成的消耗與無效率。
對於未來發展建議,顧問表示,台商在上述經濟大環境下宜保守看待投資行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融入盟友供應鏈。同時在產業上,可關注因應疫情而興起的雲端商機等等。
詹志宏透露,海基會配合政府鼓勵台商回臺投資,過去2年陸續邀請台商走訪臺灣各個縣市,瞭解投資環境,尋找商機,目前已投資或正在洽談中的有10幾個案例。
目前中國持續進行的清零政策,已經導致經濟雪崩,外資出逃,社會矛盾加劇,臺灣人對中共不信任度也在持續上升。
《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在2018年公布所謂「對臺31項措施」是北京想要統一臺灣的手段,時至今日,隨著中國經濟頻臨崩潰以及兩岸政治關係冷淡,這些吸引臺灣的經濟手段,已經失去光彩。
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洛杉磯分會副會長吳兆峯(Ken Wu)指出,即使有額外的經濟利益,也無法彌補損失,一些臺灣人和台商對中共憧憬幻滅,開始撤離中國。
國立陽明交大商業與管理研究所教授胡均立表示,Covid-19的爆發和中國封鎖措施,讓很多臺灣人望而卻步。自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臺灣人離開中國前往其他地區,抵銷了中國對臺政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