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稹眼中 「霜降」究竟是甚麼模樣?(圖)


元稹(779-831),字微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昨天(10/23),我們迎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其實,不只今人關注節氣,古人同樣是很關切的。除了按照節氣來舉行民俗活動之外,文人還會紀錄相關事項,像詩人元稹即撰寫了《詠廿四氣詩》。其實,這是一組都採用了格律謹嚴的五言律詩格式的大型組詩,總共二十四首詩。

在這個組詩中,每一首詩都對應著某個節氣,詩的內容主要是反映中國地區的氣候,且跟物候、農事、民俗活動相互結合。

在介紹跟霜降相關的詩作--《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之前,先來瞭解作者吧!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現今河南省洛陽市)人。詩人、文學家、宰相,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世人較為熟知的是,早年跟白居易一同提倡「新樂府」的元稹,與白居易並稱為「元白」,兩人的詩風,則被稱為「元白體」。

《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風卷晴霜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此詩大意為:

清風卷起清雲離去,空天萬里披著早霜。

野豺陳列獵取來的動物,仿佛在祭拜月亮般;如仙子般的菊花碰上重陽佳節。

秋天景色映襯著稀疏的樹木,令人悲傷。在鴻鳥的鳴叫聲中,追憶著故鄉。

有誰能知道一杯酒,就能夠致使百秋惆悵消除殆盡呢?!

元稹在此詩中,刻劃霜降到來時,出現了風捲雲盡、草木疏落及鳥鳴叫等悲秋景致,同時亦融入了「豺祭獸」的典故。

豺祭獸的典故,《逸周書・時訓》有載:「霜降之日,豺乃祭獸。」

「豺祭獸」這一典故如同《禮記・月令》中所說的「獺祭魚」情況一樣:獺與豺都會把捕獲的魚、野獸陳列在岸上,古人遂據此認為,這情形如同陳列祭祀的供品,故稱之為獺祭魚(或稱獺祭)與豺祭獸。

霜降的三候亦有相關說法:「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霜降一到,即代表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之意。因此,人們需多注意保暖,預防健康問題。

本文留言

作者矣新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