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詩人把魚放生前 說了哪些重要的話?(圖)

 2022-10-20 0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古籍有云:「鱣鯉出鞏穴,三月則上度龍門,得度者為龍,否則點額而還。」
古籍有云:「鱣鯉出鞏穴,三月則上度龍門,得度者為龍,否則點額而還。」(圖片來源:Pixabay)

唐朝詩人李群玉(?-約862年),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一生對名利看得非常淡薄的李群玉,僅僅為官三年就主動辭官歸鄉隱居去了。他的詩也可以看出來他的隱居修道之心,例如這一首共二十個字的《放魚》「早覓為龍去,江湖莫漫遊。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

這一首詩,是李群玉在放生之前,針對被放生的魚進行的祝願詩。當然其實是寫給自己和與自己有同樣經歷的人的。

根據《水經注・河水》所載:「鱣鯉出鞏穴,三月則上度龍門,得度者為龍,否則點額而還。」可知古代有魚躍龍門後,即可成龍的說法。因此,這一句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魚兒被放生之後,能夠早日尋找成龍之法,切莫在江河湖海中做太多的停留。詩句的內涵之意,是詩人在講自己也要早日尋找擺脫生死之法,不要在世間做太多的逗留。

李群玉還說,在江河湖海中,存在很多看似美味的東西,其實都是釣的香餌,吞下就為時已晚了。當然內涵之意,是指人間的名利之心,高官厚祿、美女如雲,這些看似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其實都是絆住人不能得道的香餌。

其實詩人也確實是這樣做的,詩人被皇帝授以弘文館校書郎,在人中是美事,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好事。詩人三年後主動辭官,詩人把當官當成釣魚的「香餌」,主動的捨棄。與陶淵明當年的辭官非常的相似,只是詩人似乎態度更明確,就是為了修煉得道而為的。魚成龍是得道,而人就是成仙成佛了。

人來到世間不容易,切莫被人間的名利情仇所羈絆。早日放下、得道方為正道。

責任編輯: 星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