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藉著講述因果報應,為眾人揭示口出惡言的失德行徑是會引發可怕的後果。(圖片來源:Pixabay)
在佛經《法句譬喻經・卷一》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前世的佛教故事:佛陀藉著講述因果報應,為眾人揭示口出惡言的失德行徑是會引發可怕的後果。
弗加沙王因為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自己過去苦苦追求的財、色、名等五欲快樂,原來都只是煩惱的根本,根本無法填補內心之欲望深坑。於是,弗加沙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他召集群臣,進而宣布自己要把王位傳給太子,而他則自行剃髮出家去了。了悟世間多事的弗加沙王在出家後,發心追隨佛陀修行。
有一天,這位出家後的弗加沙王前往王捨城托缽乞食,豈料,他才來到城門,就被一頭剛生產的母牛給觸死了。牛主人見到自己飼養的母牛居然害死人了,不禁心生畏懼,亦認定它是一頭不祥之物,當下決定要把牛轉賣出去。後來,出現了一位買主買下這一頭母牛。當這位買家牽著這一頭母牛前往河邊喝水時,母牛居然從這位新主人的背後攻擊他,結果這位新買主被母牛的牛角給觸死了。這位買主的兒子聞訊,非常憤怒,他見到母牛之後,立刻將母牛給宰殺了。隨後,他拿著牛肉前往市場販售。
當時,出現了一位很喜歡吃牛頭的鄉下人,他買下了牛頭,並以扁擔將牛頭給擔回家去。就在他距離家園還差一里多的路上,決定先坐在路旁的樹下休息。過了一會兒,這個人掛在樹上的牛頭居然因為繩子斷裂而急速落下,牛角居然正好刺入這位鄉下人的腦袋,導致此人當場死亡。
與弗加沙王友好的瓶沙王聽聞了這一隻母牛的相關消息,他對於一頭母牛居然可以在一日之間接連殺死了三個人而感到十分訝異,同時亦覺得事出有因,於是他遂帶領群臣來到了佛陀的面前。瓶沙王恭敬地向佛陀頂禮之後,講述了自己來見佛陀的主要目的:他想知道,一頭牛為何能在一日內連殺三人,其中存在哪些因緣,才會導致今日的驚人果報。
當瓶沙王恭請佛陀開示之後,佛陀隨後娓娓道來其中因由。
原來,在過去世時,有三位商人一起前往其他國家經商。有一次,他們寄住在一位獨自一人居住的老婦人的家中。原本這三位商人應該支付老婦人一筆食宿費,但他們見到老婦缺乏他人照應,遂有心賴帳。最後,三人趁著老婦人外出期間悄悄地離開了。老婦人回到家後,赫然發現商人們全都不見身影,便去詢問隔壁鄰居。當老婦得知三位商人都已經偷偷離開了之後,不甘心又非常憤怒的她急急忙忙追趕了出去。
最後,老婦人在奔走地精疲力盡之後,才追上了這三位偷跑的商人。老婦人見到他們後,怒火沖天地責罵著他們,並要求立刻償還食宿費。不過,這三位商人既然選擇不付錢地偷偷離開,當然是不肯輕易認帳、不肯乖乖付錢。於是,他們三人反而扭曲事實,並責備老婦人太過貪心:「婆婆,我們已經付過帳了,您怎麼還可以跑來跟我們討錢?」話一說完,即刻上前對老婦人又是罵又是打。
老婦人形單影隻,在遭受欺凌又莫可奈何之下,只能對三位商人說:「我只是一位貧窮無靠的老人,你們居然狠心欺負我,甚至還敢打罵我。我已經老了,根本沒有力氣來向你們討公道,但你們今天加諸在我身上的所有惡行,我絕對不會原諒。我發誓,只要下輩子再相遇,我一定會殺了你們,即便你們已經修行成道,我也一定要奪取你們的性命,方肯罷休。」
佛陀說完這則故事後,又告訴瓶沙王說,過去世的那位老婦人,就是現在的這一頭母牛,那三位商人則是先後被牛觸死的弗加沙王、母牛新買主、買牛頭的鄉下人等三人。
佛陀又開示說:「以惡劣的語言謗罵、污蔑、欺凌他人,就會生出怨恨。若是以謙讓、恭敬的言語對待他人,不但不會結下惡緣,同時也不會萌生怨忿。因此,口出惡言,猶如口中含著一把利斧,隨惡言出來,自然就會傷人又傷己。」瓶沙王及群臣們聞佛所言,對於因果道理更加深印象及瞭解。眾人不禁歡喜又恭敬地感謝佛陀的教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