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短短30字 曹植說出了對自己的憐憫(圖)


《洛神賦圖》(局部),相傳是東晉名畫家顧愷之據曹植《洛神賦》的故事情節所繪之畫。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眾所周知,曹家父子均是文學大家,其中的曹植在少年時期就以聰穎出名,獲譽「才高八斗」,曹操也十分寵愛他,可惜卻也因此而招致兄長、未來的魏文帝曹丕的妒恨。《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一則曹植最出名、與其最出名的「七步詩」有關聯的故事,揭顯了曹植的才思敏捷。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辯一》記載:

魏文帝曹丕曾經與陳思王曹植一同搭輦出遊,當時看見兩頭牛在牆間打鬥,其中一頭牛鬥輸了,跌入井中死掉了。曹丕詔令曹植以死牛為題材來做一首詩,但不可以提到牛,也不可以提到井,不可以說到他們在爭鬥,還不可以說到死。此外,曹植必須在馬走一百步,立刻完成一首四十字的詩。倘若馬走了一百步,曹植還無法完成一詩,就得遭斬。

曹植隨後策馬奔馳,他攬筆寫道: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
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詩作完了,馬匹還未走滿一百步呢!曹植接著又作了一首30字的詩,全篇盡是對自身的憐憫: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
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現在流傳於世的曹植詩作大約有八十首,曹植無論是古詩或樂府,均有成就,他的詩作以五言為主,無論是關於抒情、講理、寫景,幾乎任何題材都寫得出色,且用字精練、文辭華麗、感情豐沛,獲得世人喜愛。

其實,許多人初聞曹植之名,是與上述的第二首詩有關。當然,也有些人在閱讀故事時,已經因為第一首詩而為曹植卓然才華暗吃一驚,相信,續讀第二首詩,只會更加折服其洋溢才思。不過,應該也有許多人透過《太平廣記》的記載而赫然發現:原來人們常說的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這一首),原來是曹植隨口吟誦出來的詩作,無關走了多少步。

那麼,曹植透過第二首詩來表達甚麼心緒呢?其實,第二首這一首被世人稱為「七步詩」的作品,正是對於兄長想要殘忍地殺害胞弟的不仁義舉動,傳遞出了有力控訴、責問。

曹植巧妙地採取擬人手法創作了一首直抒己見、同時展露出某一方甚至毒辣且無情之心思的詩作:煮豆來製羹(北方人的羹是指:有物共煮的熱水),過濾豆子取汁水。豆莖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中哭泣著。原本是同一條根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如此緊迫地折磨著呢?

許多人應該非常認同:最後兩句最令人難忘。曹植特地以「本是」「同根生」來提醒對方,而詩句中亦透露出他沉痛的心情,「何太急」則展現了作者甚是悲憤的心緒。想必這兩句多少能令滿懷殺弟之念的曹丕頓時間萌生了悔意及羞愧吧!曹植也不枉「才高八斗」之稱,也難怪被列入《太平廣記》的「俊辯」篇目中。

本文留言

作者清淺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