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軍後備戰力 陸軍明年擬26億買軍備(圖)
參與戰備任務訓練實兵演練的陸軍M60A3戰車。(圖片來源:國防部)
【看中國2022年9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澤旭綜合報導)為因應中共軍演導所致台海局勢緊張,最新國防部編列預算創新高。學者分析,陸軍戰車企畫案將使臺灣聯兵營的反登陸能力進一步提升。
根據2023年度國防預算書顯示,陸軍明年統籌編列26億4,000萬元,採購迫擊炮、榴彈機槍、夜視鏡裝備,供後備部隊使用,並編列72億4,500萬元預算,替M60A3戰車更換新式引擎。
其中,陸軍編列約5億2,100萬元採購榴彈發射器、榴彈機槍與手槍,共約6,000件;另投入1億600萬元採購107門、口徑81毫米(公厘)的「中型迫擊炮」,供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後備部隊使用。
為強化後備部隊因應核生化攻勢,陸軍、海軍陸戰隊明年編列約2億1,400萬元,採購194具新式輕型消毒器、1億8,200萬元購置960具背負式消毒器;陸軍也統籌編列17億5,900萬元預算,採購約1萬具夜視鏡,另編列約2,282萬元採購2,000具雙目望遠鏡。
陸軍另編列約13億5,000萬元,明年起在成功嶺、花防部、步訓部規劃及擴建訓練場,以及性能提升2套「戰場心理抗壓系統」,第八軍團指揮部203旅、十軍團104旅,都將興建手榴彈與反裝甲武器射擊訓場,強化常備及後備部隊訓練。
陸軍還將編列72億4,500萬元,於2023年至2028年的「M60A3戰車引擎外購案」持續性預算,更換現有引擎,未來更換引擎及變速箱後有效提升馬力,再配合中科院的性能提升案,使其符合現代戰場環境。
另外,為配合美軍售台遠距遙攻精準彈藥(JSOW)抵台時程延後,空軍F-16V升級鳳展專案將延後3年於2026年完成。空軍強調,戰機升級計劃仍於明年完成,預算延後是配合AGM-154飛彈抵台期程修調所致。
「M60A3戰車引擎外購案」引關注
中央社報導稱,當前臺灣陸軍所使用的M60A3戰車為國軍現役的主力戰車,自1994年、1996年向美國分批購入。根據今年3月的國防部公告顯示,陸軍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簽署協議,將先行更換40輛M60A3射控、砲控及觀瞄系統,預計在114年完成。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M60A3為美軍大量生產的主力戰車,目前國軍擁有的型號為「戰車熱影像」(Tank Thermal Sight,TTS),為美軍最終生產版本,可說是相當成熟的設計,至今仍有土耳其、埃及等多國使用,對其進行各種現代化改裝以延長服役年限;這次更換引擎,將能從原本750匹馬力提升至1000匹馬力。
蘇紫雲表示,這項升級案將使陸軍聯兵營的裝甲單位,獲得更為彈性的裝甲打擊能力來進行反登陸作業,並與臺灣對美軍購的M1A2T戰車搭配,兼顧裝備升級與資源成本管理,達到整體戰力的提升。
另據自由時報報導,陸軍繼今年編列一四一萬一千元的「九陣專案」業務費後,明年將持續編列一七五萬元業務費執行行政院去年核定代號「九陣專案」的「M136火山車載佈雷系統」對美軍購案。
報導指出,這款車載系統將賦予國軍短時間大量部署地雷的能力,國防部今年初已辦理髮價書需求信函核定作業,全案正式成立,但仍須待美方進行「知會國會」程序,並回覆國軍簽署後才生效。
國防部為爭取此案,預算書中也將派陸軍六名代表赴美出差七天,研討專案執行現況、裝備產製等相關作業的「九陣專案管理會議」。
兵制調整
公視新聞報導指出,面對中共頻頻對臺文攻武嚇,國防部強化建軍備戰,明年度將招募9萬5千名軍事訓練役男,比今年的7萬7600人,多了1萬7400人。
役政署副署長瀋哲芳表示,人數的調整跟整個國家政策,兵役當然跟國防政策也有一些關聯。
役政署則表示,兵役員將優先滿足國防需要,明年度預算案中,替代役薪給預算2億7053萬6000元,會比今年減少3億1472萬4000元,服裝預算跟主副食費預算也做出調整,分別為3380萬2000元、1億3370萬8000元。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表示,「支持國防部在現階段兵役制度下,先調高常備役員額,未來整體兵役改革再尋求社會共識。」
國民黨立委廖婉汝表示,「現在實際上沒有那麼多重要的功能性東西或需求性東西,回歸到義務役我也贊成。」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考量陸軍需求及役期可能的延長,陸軍司令部在一般裝備採購上,以「因應新增編國軍後備動員部隊缺裝補實」,由陸軍統一為各軍種統籌建案,計畫籌購榴彈發射器、榴彈機槍、手槍與中型迫擊砲,且均需於明(2023)年一年內完成採購。其中「榴彈發射器、榴彈機槍、手槍」編列達4億6615萬5000元預算;中型迫擊砲採購則編列1億667萬2000元。合計5億餘元。
對於兵役延長,國防部曾在七月總統府軍事會談中,提報義務役役期延長為一年的規畫,但國防部表示,兵役制度改革議題,必須綜合考量敵情威脅、防衛作戰需求及部隊訓練能量等配套措施,以符合現代化戰爭的需求;而役期延長議題尚未定案,全案刻正蒐整各界意見研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