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報復恐付高昂代價?美媒曝關鍵死穴(圖)
中國上海的自動化貨運碼頭洋山深水港全景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8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北京發動大規模軍演,引發台海緊張情勢升溫,當局同時也限制部分臺灣產品進口,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對臺灣實施的經濟制裁幾乎沒有產生影響,因為中國仍高度依賴臺灣的高科技產品。
近期中國政府對臺實施多項貿易禁令,但主要限制圍繞在農漁產品,彭博社報導引用經濟學家說法稱,受中國制裁影響的貿易值對臺灣GDP的貢獻不到1%。北京雖可限制更多的食品、木材或礦物貿易來加大制裁力度,但鑑於中國在尖端技術上對臺灣的依賴,任何能對臺灣造成真正損害的制裁,幾乎都難以實行。
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中國針對臺灣科技出手的機率相對較低。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方面具有主導地位。如果禁止臺灣製半導體進口,中國將很難找到替代的供應。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引述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21年報告指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製造能力90%以上集中在臺灣。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晶元製造商,旗下產品對於消費性商品或軍用飛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台積電只有10%營收來自中國,逾半營收來自美國。
多名分析師強調,臺灣製造的芯片對全世界和中國來說太重要了,難以承受晶片生產受到干擾,尤其是台積電的芯片。
彭博稱,技術產品是兩岸貿易的核心,佔臺灣對中國出口總額的近70%。臺灣是世界一流的半導體供應基地,這要歸功於台積電公司的巨大優勢,其本身就佔了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一半左右。若中國禁止從臺灣進口芯片,特別是最先進的5納米和7納米晶片,將很難找到替代供應商。
僅管中國國內的半導體公司極力發展先進芯片,但業界專家表示,中國最知名的中芯國際,花了15年時間才做到台積電10年前的程度,中國沒有管道取得尖端設備,這也意味著台積電仍是中國的關鍵資源。
而且臺灣企業在中國也有不少投資,許多電子公司都在中國大陸設有生產基地,包括蘋果(Apple)iPhone主要組裝商鴻海集團,該公司曾一度登上中國最多僱員的企業。
據報導,鴻海光是鄭州廠就有約20萬名工人,這也導致北京很難在不影響這些公司對當地經濟貢獻的情況下,對台企業實施制裁。
在兩岸貿易方面,高盛經濟學家上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食品僅佔兩岸貿易的0.4%。去年臺灣和中國雙邊貿易總額達到3283億美元。
經濟學家表示,最近影響柑橘類水果、魚類出口的限制措施,對臺灣GDP影響可能不到0.1%。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北京已阻止其他食品進口,但仍不清楚這類禁令何時會生效。
至於中國對臺灣限制出口天然砂,摩根大通(JPMorgan)的經濟學家認為,自從2007年中國禁止出口天然砂一年以後,臺灣在這方面已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他們認為最近的限制「主要是象徵性的」。
中國在臺灣周邊的軍事演習,也可能影響台海的供應路線,因為這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彭博》彙整數據顯示,今年全球近半數的貨輪船隊和88%最大噸位的船隻通過了台海。在軍演行動更加頻繁的情況下,對中國港口的貿易影響,可能比對臺港口衝擊更大。
貨櫃分析公司Linerlytica顧問表示,進入臺灣港口並不一定要通過台海,但要進入香港和中國北方的港口,往往是走這條航道。
他表示,「鑑於過去兩週的經驗,很明顯中國無意封鎖貿易路線,因為如果有任何船隻過境限制,其自身的貿易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