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水災一年記:碎片裡的「彷徨」(圖)


鄭州水災(圖片來源:NOEL CELI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7月24日訊】一年過去了。

提起鄭州水災,許多鄭州人仍心有餘悸,這場災難,恐怕也是這個城市難以抹去的歷史傷痕。

逝者已安息。

對生者而言,拾起一些碎片,或許更能看清腳下的路。

關於鄭州水災的一些細節,鄭說曾用日記和短視頻的形式做以記錄。

1、有些碎片,是關於事後的反思。

2022年1月21日,在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提到「截至9月30日,鄭州市因災死亡失蹤380人,其中在不同階段瞞報139人:鄭州市本級瞞報75人、縣級瞞報49人、鄉鎮(街道)瞞報15人。」

而民間有呼聲,指出「只有公布具體的380人死亡失蹤名單,才能確保數字的真實性」,因為一旦有離去的故人不在名單之中,親友就立馬可以提出質疑。

信息大數據時代,準確的獲取死亡失蹤名單,不會比「紅馬」難。

但這一呼聲始終沒有得到響應。有關方面,也失去了一個為自己公信加分的機會。

公布遇難名單,是文明社會的國際慣例。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國內輿論開始有了這樣的意識。

另外,為鄭州「七二〇」遇難者立碑的建議,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2、半年過去了,他們現在過得怎樣?

「七二〇」調查報告出來後,有關部門也公布了處理結果:對涉嫌違法犯罪的8名企業人員立案偵查並依法逮捕,對災害中涉嫌違紀違法的89名公職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多人被處以組織內的嚴重警告、政務降級的處分。

半年過去了,他們現在過得怎樣?

徐先生再無任何消息,徹底消失在輿論報導與公眾視野中。

侯女士履職衛生部門,正常開展工作。

而主政鞏義的袁先生,雖曾被嚴重警告和政務降級,但就近期的公開報導來看,仍以原職主持工作。

消失、調崗、復出,這些人事變動的標準和原則是什麼?不得而知。

3、不知道他們是在忙什麼

據說,今天有不少「紅馬甲」和身材壯碩的「熱心市民」,在5號線沙口路地鐵口聚集。

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7月27日,「頭七」之後的那些鮮花和「圍擋」。

當時,「圍擋」的照片在網上傳開,引起全國網友公憤。好在鄭州有一幫「真正的熱心市民」,大聲疾呼「不要擋著他們回家的路」,並挺身而出移走圍擋。

恰好那天晚上,我也在現場,經歷了「圍擋」被拆的全過程:

起初,現場的市民只是在圍擋外繼續獻花,有工作人員還在值班。

夜深了,他們下班撤崗了……

先是有一位大哥,拿起手機撥打「12345」,詢問圍擋是哪個部門所為,並提出質疑(公共道路設置圍擋,必須有施工許可證等手續),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拆除。

電話的那頭兒,接線員稱對圍擋事宜並不知情,建議聯繫屬地街道或城市管理部門。

這邊,還在電話裡交涉;那邊,一位熱心的黑衣市民,不知從哪裡找來了鉗子,開始在圍擋的側面剪鐵絲。

眾人一看,既然找不到具體的管理部門,這圍擋的合法性就無從談起。大家紛紛上前,齊心協力移走圍擋。

第二天,圍擋並沒有再次被立起來。

面對市民的憤怒和社會的良知,再高、再多的「圍擋」也終將不堪一擊。

4、有人說,「七二〇」是鄭州城運的轉折點

自那以後,疫情、紅碼、爛尾樓……各種壞消息接踵而至。

「七二〇」這個節點或許是偶然的,但一些系統性的矛盾,只能掩蓋一時。「擊鼓傳花」的模式,總有漏出底褲的一天。

有些問題,也不僅僅是鄭州的問題。只是因為河南、鄭州之於中國,太典型了。畢竟有句口號這麼講: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如「七二〇」的某些謎團一樣,「紅碼」背後的真相,或許永遠沉沒。

也如豐縣女,唐山四女這些事件,熱點一個個冷卻,問題末節始終被隱蔽,問題爆發的根源沒有得到任何改進,你能看到的或許只是「表演式危機管理」。

孫志剛事件推動廢除收容制度之類的改革,近來恐怕很難再看到了。

而鄭州到哪裡去?更是彷彿到了一個「彷徨」的十字路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鄭子蒙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