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神話般的語句,經學者抽絲剝繭後,確有其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些看似神話般的古文獻記錄,是真有其事!好比「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就發生在公元前1059年,如果不靠點想像力,則不易解開這神祕的語句。
殷商末年,紂王胡作非為,天下大亂,上天決定改朝換代,於是顯示異象昭告周文王「伐殷有國」。此異像在先秦文獻中的描述是「五星聚於房。有赤鳥集於周社。」看似神話般的語句,經學者抽絲剝繭後,確有其事!
美國學者班大為(David W.Pankenier)寫到:「1981年的一天,當我驗證了獨特的、給人深刻印象的五星聚會是真實地發生在公元前1059年,那是周朝崛起的年代,而且行星確實聚會在赤鳥星座的時候,我幾乎從椅子上跳起來。」
一場星光燦爛的盛宴
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公元前11世紀中葉,出現了「五星聚會」的天象。所謂的五星聚會是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相聚在同一個星宿之內。在過去的5000年中,有兩次五星聚會格外的接近,公元前11世紀中葉的那次,是其中的一次。
當年的天象一定是非常地壯觀、罕見,我們的祖先懷著驚奇的心情將它記錄在紂王32年。今本《竹書紀年》曰:「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於房。有赤鳥集於周社。」《墨子》曰:「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這些神秘的語句描述了周文王承接天命的歷史時刻。
美國著名漢學家班大為(David W.Pankenier)是一位長期探討西週年代學的學者,為了推定「文王受命」的真實年代,試圖解開「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的神祕面紗。於是他鎖定《竹書紀年》、《周語》等文獻中的天文記錄,並以電腦重現公元前11世紀的星象排列,兩相比對後,得到令人驚嘆的結果:
一、古代的文獻記錄是真實可信的,只是常被隱藏在上古神話之中而被忽略。二、「文王受命」的年代當是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這一結論為近代學者在推定上古諸王年代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座標。
學者班大為看到了甚麼
中國傳統天文學把天空分成四宮,即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以此四像劃分四季、確立四方,以及對應二十八星宿。四像的概念源起於何時?不是很確定,但是根據《周禮》和《周禮註疏》的記載,應當是在周代之前就已經有了。
二十八星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被稱為朱雀群星。其中的柳、星、張三宿,在《爾雅》、《左傳》、《史記》或其他古文獻中分別被稱為「咮(鳥口)」、「頸」和「嗉(食物暫存處)」。
重現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的夜空,班大為看到了一幅璀璨的群星圖,讓他幾乎從椅子上跳起來。朱雀七宿懸在西方的地平線上。五大行星聚集在鬼宿附近(非文獻說的房宿),形狀如方塊,而鬼宿又距離柳宿(鳥口)很近。於是,當晚的周人往西北方向一看,彷彿看到一隻大鵬展翅的朱雀落腳在岐山上,那裡是周人的發祥地,嘴裡啣著由五大行星聚之成形的玉珪(象徵王權)。這便是「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的真實樣貌。
一個嶄新的「天」「人」關係
「文王受命」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它代表的不僅是周朝的崛起,也定義了一個嶄新的「天」與「人」的關係。
遠古神話「絕地天通」指出,聖王顓頊為了終止人神雜糅所造成的亂象,便命令重、黎二人使天地不通,從此人民不再能直接與神交通,唯有地上的王才有這個權利。商代甲骨文可見,商朝事事都要透過占卜以問天,而商王幾可說是唯一的占卜者。這樣的情況持續了非常長的時期,直到商朝末年才有了重大的突破。
「文王受命」傳遞了一個新的信仰,周人認為「天」並非只聽君王一人的話,祂也會聽下土小民的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一國的興衰不能只寄望於「事神致福」,也不能如紂王認為的「天命」在手,便可高枕無憂。國之君王必須得努力工作,積累德政,如此才能維護自己的天命。天命無常!是以周公一再叮嚀成王,「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曾提出「軸心時代」和「軸心突破」的說法,即在這一時期的人類於精神上有一大突破,對宇宙、生命的認識都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為該文明的性格及其後續的發展起著引導作用。
學者余英時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過這樣的時代,共有二次。第一次便是這殷、周之際。第二次則起於春秋晚期,那是更大的一個突破。而每一次的突破也都為人類帶來一個嶄新的「天」「人」關係。(參閱《中國上古史實揭秘》)
責任編輯: 穆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