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代藝術史上的奇才和早期先驅人物之一,一生傳奇。(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代藝術史上的奇才、通才和早期先驅人物之一,學貫古今,融匯中西,善詩詞、繪畫、書法、金石、音樂、戲劇……,以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蘊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許多藝術界菁英。所填詞之《送別》、《憶兒時》膾炙人口,傳頌至今。
弟子豐子愷描繪恩師:「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39歲,藝術生命正值巔峰的李叔同為甚麼會忽然拋下前程似錦的未來和溫馨美滿的家庭,絕塵而去?其出家的因緣,或許能從其前半生的軌跡隱約見出端倪。
李叔同家學淵源,聰慧過人,善詩詞、繪畫、書法、金石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看中國合成)
家學淵源 聰慧過人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於天津,父親李世珍是同治年間進士,和李鴻章、吳汝倫並稱為清朝三大才子。官至吏部主事,其後經營鹽業、銀莊致富,樂善好施,並開辦義學,人稱「李善人」。
李叔同是家中第三子,出生時父親高齡68歲,老來得子,非常高興,母親是五姨太,當時只有20歲。據説他降生之日,有一隻喜鵲口銜松枝入產房,眾人皆曰此為佛賜祥瑞。
李叔同家學淵源,聰慧過人。除了父母篤信佛教之外,大娘、長嫂亦信佛,故幼年即受到佛法的薰陶。5歲時父親病重,家裡請來高僧誦讀《金剛經》,唯有李叔同能入內室與父親共同聆聽佛法。
父親病逝後,母子在家中的地位起了變化,他曾說自己的母親很多,但生母很苦。對一個稚齡孩童來說,失怙之痛和此後尷尬的處境逐漸形塑其沉默寡言的個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