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狀迷宮的城鎮 加泰土丘文化遺蹟(組圖)
至今保存狀況良好的「加泰土丘」遺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位於科尼亞平原上的「加泰土丘」遺蹟,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定居點遺蹟之一,他們的建築就像一座蜂窩狀迷宮,能發現他們在數千年前就已擁有農業與馴養牛、羊的技術,並且還擁有相當特別的祭祀文化。
加泰土丘遺蹟
土耳其的科尼亞平原上有一座人類定居點的遺蹟,名為「加泰土丘」,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為「叉子」的墳堆「墳堆、高地」。加泰土丘的來源年代推測為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間,是目前人類已知最古老的定居點遺蹟之一,是安納托利亞南部非常巨大的新石器時代與紅銅時代的人類定居點遺蹟。時至今日,加泰土丘遺蹟的保存狀況十分良好,它在2012年7月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員。
遺蹟建築與文物
加泰土丘的遺蹟沒有明顯的公共建築,整體是由民宅所組成,推測他們可能不存在常見的社會階層,這裡可能與一些舊石器時代文化相同,存在男女平等。遺蹟中沒有專屬於統治者或祭司的建築,反而發現其中有一些繪有壁畫大型房間,至今仍不確定其功用為何。由於加泰土丘的建築之間沒有修建街道,因此整個遺蹟就像是一個蜂窩狀的迷宮。
加泰土丘的房屋由膠土黏合構成,房屋的門口設在頂部,需要使用梯子才能進入屋內,同時作為唯一的通風口。內部使用石灰塗抹,通常能在南面的牆壁看見爐灶,於主屋中有高於地面的平臺,推測可能做為家庭活動的設施使用。能在內部的牆壁上看見動物頭部的裝飾品,其中屬野牛最為常見。另外,遺蹟中還存放著黑曜石工具、陶器,以及來自敘利亞的燧石。
遺蹟中有發現生動的壁畫與人偶,其中最著名的為「加泰土丘女性坐像」。考古學家有發現一幅描繪哈桑山雙峰的繪畫,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圖與風景畫。此外還有發現其他壁畫,比如已滅絕的歐洲野牛、獅子、牡鹿、禿鷹,以及居民狩獵的場景。
栩栩如生的動物壁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遺蹟文化與技術
考古學家估計加泰土丘的平均人口大約在5,000人到8,000人之間,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推測東部土丘的人口曾經成長到10,000人之多。這裡的居民在死後下葬於聚落內,遺蹟內的灶臺與地板下埋有人類遺骨。能發現在下葬前,會將遺體放入籃子或卷在草蓆裡,因此遺骨大多呈現扭曲狀。
根據遺骨脫節的現象能推測其下葬前,可能暴漏於空氣中很長時間。有一些個案中的遺骨沒有頭部,推測可能用於他們的祭祀儀式,能藉由一些塗上灰泥與上色的頭骨看出當事人生前的樣貌。因此加泰土丘沒有發現疑似神廟的遺蹟,考古學家仍認為其居民確實存在宗教信仰。
加泰土丘當時已發展出農業技術,並會馴養牛、羊。考古學家在儲存大麥、小麥的箱子發現女性的雕塑,另外還有豌豆、杏仁、開心果等食物,不過狩獵行動的戰利品仍是他們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遺蹟的發現
英國考古學家詹姆斯·梅拉特於公元1958年首次對加泰土丘的遺蹟進行發掘工作,後來在1961到1965年之間又先後進行4次發掘,隨著多拉克事件弄丟數件貴重青銅器,而被土耳其政府吊銷執照。後來到了1993年9月12日才開始第二輪的發掘行動,這次由英國考古學家伊恩·霍德主導發掘工作。
加泰土丘雖然早期發掘出許多女性雕塑,認為它們代表著一位女性神祇,尤其是前項所述的「加泰土丘女性坐像」。不過至今仍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出加泰土丘屬於父系氏族還是母系氏族。但在後來霍德表示從他們的飲食習慣與社會地位能看見男女平等的現象,另外凡是身份重要之人,死後就會將其屍首分開,考古所發現的男女顱骨數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