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的美景 唯有他才真正寫得好(圖)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代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一首詩情濃郁、題目為《滁州西澗》的小詩。此詩的內容為「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雖然筆者打小就知道此詩,但近日重讀,方才感悟到這首詩看上去是寫景,實際表達的卻是作者的求道之心。

滁州西澗的景色的確優美,但也並不突出,類似的景致可以說比比皆是,看到過的人不可勝數,但唯有韋應物寫出了味道。

韋應物出生名門望族的京兆韋氏,但少年時代完全是一個紈絝子弟的做派。由於顯赫的家族出身,韋應物沒有經過相應的選拔,就被唐玄宗直接任命為侍衛。有了一官半職的韋應物變得更加橫行無忌,利用職權在家裡窩藏罪犯、聚眾賭博,甚至於強搶民女、欺行霸市。

然而,自從安史之亂發生後,作為侍衛的韋應物迎來了被遣散的命運,他這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命運逼到了一無所有的境地。由於某種特殊的機緣,他走上了修道之路,從此以後,韋應物戒掉了自己的眾多陋習,平日生活不是在讀書求學,就是在焚香掃地。過往過著富貴生活的公子哥,如今卻也能好好過著苦行僧般的清修生活。韋應物逐漸從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霸地痞,轉變成為一個虔誠的修道者,詩歌的創作也隨之開始,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十七歲時的韋應物通過選拔後出任洛陽丞,開始了自己的仕途。

雖然韋應物的仕途生涯並不顯赫,前前後後出任的都是職位較低的小官,但人生的大起大落使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修煉也到了一定的層次,在此基礎上才有了《滁州西澗》這一首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人對物的喜愛通常是和自己的品性相近的,中國人喜愛松、竹、梅,固然離不開觀賞其外在形像,但更多地卻是欣賞其內在品格,松的枝幹如鐵、歲寒後凋,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等,是自魏晉以來中國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種風骨。而「獨憐幽草澗邊生」在這裡表現出的是作者的孤芳自賞。韋應物時任刺吏,雖是很小的地方官,他卻很滿足。這是因為他己經悟到富貴如浮雲,不報不怨,洞明煉達,這和幽草無人知曉又安然自得是否很相似呢?

至於「上有黃鸝深樹鳴」一句,其實是韋應物表示自己並不寂寞,黃鸝的叫聲很動聽,但好像又沒什麼特別,誰都聽的到,而他卻能夠在一派孤寂的場景中好好地欣賞。其實,這般的欣賞,表達出了修煉人自有修煉人的樂趣,心性如果達不到這一步,一個滿腦子名利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也絕對寫不出這樣的詩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寫景,但同時又是寫心境。這裡的關鍵是渡,渡有渡人的意思,「春潮帶雨晚來急」隱晦地表達了紅塵滾滾,人都沉迷其中,而渡口是把人從此岸渡到彼岸的,隱喻為從人走向神,返本歸真,無人則表示真正走上修道之路的人很少,但舟就在那裡,也表示修行的法就在那裡,有沒有人去修都是如此。「舟自橫」同時也表示自己願意登上這修行的孤舟,無人理解也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

韋應物在此詩中,非常精煉又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修道之心和自己詩意的獨處,做到了有聲有色,詩中有畫,詩中有禪,令人回味無窮。

古文的妙處常常就在於話外有話,文字表面是一層意思,細細品味又是另一番味道。這一類的作品不在少數,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維的《鳥鳴澗》等都是如此。

本文留言

作者清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