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瘟疫與戰爭啟示:正義不是宣傳政治正確(圖)

 2022-05-04 05: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2
    小字

18世紀,聖約翰騎士團在馬耳他島卡斯特利亞樹立的正義女神。
18世紀,聖約翰騎士團在馬耳他島卡斯特利亞樹立的正義女神。(圖片來源:User:Continentaleurope/Wikipedia/CC BY-SA 3.0)

從2019年底開始爆發的COVID-19全球性瘟疫到今天的俄烏戰爭,近年來危機主導著政界與媒體輿論焦點,科技的日新月異並沒有帶來想像中自由奔放的美好世紀,而充斥且遊走在網路虛擬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假訊息(Disinformation)卻頻頻被曝光,輿論導向究竟取決於正義道德還是政治正確

哈佛大學公開課《正義》

邁克・桑德爾(Michael Sandel)教授主講的公開課《正義》(Justic),這是一門討論「公正」的道德和政治哲學導論課程,也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電車司機的選擇

在公開課中,桑德爾(Michael Sandel)教授首先提出了假設性的場景:假如當事人是一名電車司機,突然發現車軌上有5名正在施工的工人,電車因剎車失靈無法停止下來,那麼工人會全部死於非命。正當電車司機陷入極度無助的時候,卻發現了電車軌道右邊有一個側軌,那裡有1名工人在施工。這裡有一個假設性問題:在電車方向盤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司機是選擇犧牲1人挽救5人的性命,還是不轉向側軌?哪一個是正確的選擇?正如所料的那樣,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犧牲1人挽救5人的性命,理由是當可以犧牲1人性命時,那麼放棄挽救5人性命則不是正確的選擇。

桑德爾教授又提出了另一個假設性的場景:將當事人角色轉換為站在橋上的一名旁觀者,可以俯瞰電車軌道,對於電車因剎車失靈而撞向5名工人的事情,當事人無能為力。假設靠著橋站著一位超級大胖子(A very fat man),那麼當事人是否選擇將這位胖子推下橋阻止電車前行拯救5名工人的性命?答案是絕大多數在座的學生選擇與胖子和平共處。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出現了,此時「犧牲1人拯救5人性命」的原則到底出了甚麼問題?第一種情況下大多數人支持的這個原則有甚麼問題?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做出多數選擇的學生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的?應該如何解釋這兩種情況的區別?一個學生回答,第二場景涉及主動選擇推人,然而被推下橋的人原本與此事故沒有一點關係。因此,從這個人自身利益角度來看,他是被迫捲入這個無妄之災,這是與第一場景不同的地方,而在電車司機、施工工人在第一場景中本來就涉身其中。對於這名學生的回答,桑德爾教授提出了一個問題:第一場景中那名在側軌的工人並不是比第二場景中胖子更願意犧牲自我,不是嗎?

另一名學生認為,第一場景中只有2種選擇:犧牲1人還是5人性命,無論做出哪一種選擇,總是有人會被電車撞死,這並非你的直接行為所致,而是電車失控時司機必須在那一瞬間做出選擇。但在第二場景中,將胖子推下橋去則是直接謀殺行為,因為當事人的行為是自己可控制的。這是2種場景中略有不同的地方。有一名女學生則不同意這是很好的解釋。她認為,因為當事人在2種場景中都得選擇犧牲哪一個人的問題,即使選擇轉彎撞向側軌工人,或選擇犧牲胖子的性命,都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行為。所以,當事人都是在做出選擇。

器官移植醫生的抉擇

隨後,桑德爾教授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設性問題的場景:當事人是一名器官移植醫生,並有5名病人,都是那種急需器官移植才能延續生命的病人,需要等待捐贈的移植器官分別是心臟、肺、腎、肝和胰腺等。現在沒有器官捐贈者,但隔壁病房有一個來做體檢的健康人士正在打盹,是否選擇摘取健康人士的5個器官來拯救5個病人的性命?

答案是意料之中的,絕大多數學生不支持摘取健康人士的5個器官。有一名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他說選擇5人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那個病人,利用這位病人的器官去拯救其他4名病人的性命。桑德爾教授表示,這是非常棒的想法,但這種答案避開了現在所要討論交流的哲學問題。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