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擾亂供應鏈 加速全球貿易陣營劃分
【看中國2022年4月26日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西方主要民主國家都對俄羅斯實施了影響深遠的制裁。戰爭和制裁在短期內擾亂了全球貿易流動,更長期而言,俄烏戰爭可能會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形成不同的貿易陣營。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本月中旬的最新預測中稱,主要受俄烏戰爭的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僅增長3%,低於之前預測的4.7%,而2021年的增速為9.8%。WTO還警告稱,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出現大幅上漲。
貿易方面的挑戰促使各國重新審視供應鏈全球化的風險。分析認為,西方民主國家將拉近相互之間的經貿關係,而中國可能選擇與俄羅斯緊密結合。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漢密爾頓(Dan Hamilton)表示,烏克蘭危機為美國和歐洲之間的經濟合作增添了必要性,雙方現在更有能力攜手應對中國的競爭性挑戰。
他告訴美國之音:「跨大西洋經濟是美國和歐洲孤立和懲罰普京、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挑戰、利用跨大西洋深度互聯的創新聯繫保持全球領跑者地位的地緣經濟基礎。」
短期擾亂貿易
全球貿易在3月已經初步顯現出烏克蘭戰爭的衝擊,貿易增長被加速的通貨膨脹和供應鏈堵塞絆住了腳步。各國政策制定者正試圖提高利率、推出經濟刺激措施,而不至於使經濟前景邁向深淵。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糧食、能源和一些基本金屬的主要供應國,兩國合計佔全球大麥供應的近五分之一。在戰爭爆發初期,原油價格最高時同比漲幅達到80%以上,在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的歐洲,天然氣在兩個月內上漲了45%。
經濟學人智庫的分析文章指出,圍繞對商品供應的擔憂、戰爭對運輸基礎設施的破壞和西方的經濟制裁,都推動了全球商品價格的跳升。
烏克蘭戰爭使得被疫情衝擊的全球供應鏈問題變得更加複雜。通過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運輸更為困難,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陸路貿易路線被打亂,這特別影響了一些在新冠疫情期間增加陸運向歐洲運輸的中國公司。
由於歐盟國家決定對俄羅斯飛機關閉空域,亞洲和歐洲之間的空運受到嚴重阻礙。烏克蘭關閉了其商業航運、土耳其限制經過其海峽的通行,導致歐亞大陸之間的海上貨運面臨延遲。
很大程度上依靠貿易繁榮的亞洲地區近期已經發出悲觀信號。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的貿易數據顯示出回落趨勢。凱投宏觀的計算調整顯示,中國在3月的出口環比下降6%,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收縮。
長期重塑貿易格局
美中緊張關係和中國的貿易脅迫已經令全球貿易承壓,分析認為,俄烏戰爭將進一步促使西方國家重新調整供應鏈,中國則可能加強與俄羅斯的貿易聯繫,全球的貿易格局可能被重塑。
普京發動的侵略戰爭正將俄羅斯隔絕在全球經濟之外。西方民主國家幾乎切斷了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限制對其技術出口。據耶魯大學的研究,超過600家西方公司表示將退出或削減在俄羅斯的業務。
路透社報導稱,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芬克(Larry Fink)近期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烏克蘭戰爭突出了全球化面臨的風險,該公司正在重新審視他們的製造足跡。
他說:「雖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成為焦點,但公司和政府也將更廣泛地審視他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性。」
分析認為,烏克蘭戰爭為西方敲響了警鐘,經濟上的互動和依存並沒有阻止俄羅斯的侵略和中國的貿易凌霸。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再度意識到在經濟上與專制國家掛鉤的風險,並認識到與盟友合作增強供應鏈韌性的必要性。
歐盟經濟專員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上週在華盛頓的一個智庫活動上表示,「通過貿易、文化交流、個人關係來改變一個專制政權的幻想正在消失」。他指出,預計歐盟將改變與中國和俄羅斯的互動方式。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在本月的一次講話中談及烏克蘭危機時表示,美國在經濟活動中需要更多地與那些同樣遵守全球經濟體系準則和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
她當時說:「我們不需要高度依賴那些地緣政治緊張、不能指望持續可靠供應的國家……我們有一些國家對如何在全球經濟中運作和如何管理全球經濟體系有著強烈的遵守規範和價值觀,我們需要加深與這些夥伴的聯繫。」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和歐洲加強了經濟合作。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美國和歐盟聯手推動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而在歐洲飽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困擾時,美國和歐盟達成了天然氣協議,旨在幫助歐洲邁向長期的能源安全。
漢密爾頓說:「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合作從未如此密切,而且可能會加強。到目前為止,美國和歐洲是彼此最重要的商業夥伴。」
中國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並強調將保持並深化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和戰略合作。中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國及其盟友故意將俄羅斯推入經濟衰退,因此中國更需要加強自給自足的能力併發展自己的盟友網路。
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近日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俄烏戰爭可能導致全球形成以美國、歐盟和中國為首的三大地緣政治集團,其中圍繞中國的集團將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地緣政治項目的國家。
他表示,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風險,中國應該將自己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多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吸引海外投資者,並建立更多的國際組織以加強國際影響力。
一些分析也認為,在俄烏戰爭後,中國和俄羅斯可能組成自己的經濟聯盟,形成一套獨立的供應鏈和貿易體系。那些尋求不受西方制裁的國家和在聯合國投票中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國家可能是優先發展對象。
經濟學人智庫的經濟學家Tianchen Xu表示:「俄羅斯領導層將越來越多地嘗試在經濟、技術和金融領域求助於中國,這將加深能源和糧食貿易方面的聯繫,使中國在制定商業條款方面享有優勢。」
彭博社本月報導稱,用人民幣支付的俄羅斯煤炭和石油正運往中國。中國還在與沙烏地阿拉伯談判,用人民幣購買石油;俄羅斯也在與印度討論用當地貨幣購買原油。這被視為中國和俄羅斯試圖擺脫美元為主導的國際交易體系的重要舉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